《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710字。
《量变与质变》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设计选自人教版教材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上册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第一个框题《量变与质变》。
从全书的结构体系来讲,“量变与质变”阐述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它既是对第二课发展观点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方法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事物发展的状态,即回答“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
从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来说,本节“事物发展的状态”是联结第一节“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第三节“事物发展的趋势”的桥梁和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本节“事物发展的状态”而言,本框“量变与质变”是第二框“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的哲学依据。
本节课的学习在于引导学生把握其内在联系,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哲学思维能力,但是高二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能力还较低,个别学生对唯物辩证法存有畏难情绪。所以,在学习哲学过程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很重要。尤其是理论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哲学就在我们生活当中,进一步提高学习哲学的兴趣。
(三)教学环境分析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需要选择多媒体教学来刺激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所需借助的电脑图画、投影、音响、网络等设备,学校都可以提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记量、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质变与量变的统一。能以正反两种实例,说明为什么必须重视量的积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又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这样事物才有可能发展。
(二)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