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教案4
- 资源简介:
约13240字。
高二下《训俭示康》司马光
【教学目标】
1、 借助课文注解以及工具书,疏通课文字句,积累文言词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反复阅读全文,体会文正字里行间强烈的崇尚节俭、反对奢靡思想情感,借鉴古人崇尚节俭的训诫,培养勤奋俭朴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习惯。
3、 学习本文运用典型事例和正反对比进行论证的方法。
【说明】
本文选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是一篇比较经典的文言文著作。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里,家庭教育思想是一以贯之的。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颜子推的《颜氏家训》等,而本文正是司马光教诲他儿子司马康的一篇文章。他要求司马康自己并教诲子孙崇尚节俭,不追求奢靡。一个人对物质生活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他未来生活的道路及事业成败的关键。作为现代人,我们也更应该继承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不忘美德,并亲自践行的人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建设美好的未来。为了把握文中的情感,需要学生反复地阅读文本,并借助于文中注解和工具书,读懂文本;在读通,读懂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谆谆教导,并能鉴于古人的训诫,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崇尚节俭,勤奋简朴的生活习惯;另外作为一篇议论文,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事例论证,以及很多的正反对比论证,这些论证方法的学习,对学生的议论文的写作不无裨益。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掌握重点的文言词语;把握作者的情感;
2、 难点:本文列举事例很多,学习论证方法。
【教学资料】
一、注释和翻译:
①吾本寒1家,世2以清白3相承。吾性不喜华靡4,自为乳儿5,长者加6、以金银7华美之服,辄8羞赧9弃去之。二十忝10科名11,闻喜宴12独不戴花。同年13曰:“君赐不可违14也。”乃簪15一花。【平生16衣取蔽寒17,食取充腹﹔亦不敢服18垢19弊20以矫俗21干名22,但23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24为美。人皆嗤25吾固陋26,吾不以为病27。】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28也宁固29”30】﹔又曰【“以约31失32之者鲜33矣”】﹔又曰“【士志于道34,而耻35恶36衣恶食者,未足37与议38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39。嘻,异40哉!
1、清贫2、世代3、廉洁、朴素的家风。形作名4、豪华奢侈5、婴儿6、穿戴7、金银饰品8、就9、因害羞而脸红10、动词,谦辞 辱11、12、皇帝赐予新科进士的宴会13、同榜登科的人,彼此称“同年”。14、违反15、簪,这里作动词用,插戴16、平常17、御寒18、穿19、脏20、破21、违背世情22、追求名誉23、只24、节俭朴素。 25、讥笑26、固执不大方27、缺点,缺陷28、谦让29、固陋,固执鄙陋30、奢侈就显骄纵,节俭就显固陋;与其骄纵,毋宁固陋31、俭约32、过失33、少34、有志于探求真理35、以……为耻36、粗陋37、不值得38、谈论39、讥议,嘲骂40、奇怪
我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凭借清白(的家风)相继承。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做婴儿(时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因害羞而脸红并扔掉它。二十(岁那年)忝列在(进士的)科名(之中),(参加)闻喜宴(时),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表示与一般人不同)求得名誉。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 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大方,我不把这作为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不谦虚,宁愿固陋。’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生活不如别人)为羞耻的读书人,(这种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