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记关爱中等生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别忘记关爱中等生
青田东源中学 吴良丰
传统教育把学生分为三类:优生、中等生、差生。所谓差生也就是目前人们所讲的后进生、学困生。其表现一种为学习成绩差,与其他学生差距极大。一种表现为思想表现及行为习惯差,常违反纪律、思想消极等。优生则相反。处于两极位置的优生和差生因为其特殊的地位:前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效果,是教师所倚重的力量;后者则直接的影响到班级的“治安”状况。尽管说处于这两极的学生居于少数,但他们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发展前途,故大部分教师都把他们当作主要工作来抓。而两者之间的学生即中等生,是班级中的主要力量,占班级的绝大部分。 由于中等生的地位决定了他们的种种表现成了决定班级气氛的最重要因素。然而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是更多的去抓包括中等生在内的“大部分”,而是“主抓两头稳定中间”。即牢牢的引导优生的成绩,使之成为班级学习的领头羊。而通过对差生的约束来稳定班级的环境,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气氛。结果造成处于“大部分”的中等生两边不讨好,处于放任的境地:自觉的得以更好的引导;不自觉的成了“专政的对象”。而且在日常生活当中,中等生因为左右不讨好,常受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冷落。同时又不被那些“差生”接纳。这样在总体上,这部分学生就发挥不出他们应有的能力,难以为班级做出更大的贡献。结果是造成了更多的差生。
作为教师,教育学理论早已很清楚的告诉我们: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当前,举国上下都在不遗余力的推进新课程的改革。其实,说白了,新课程就是把素质教育的更深层次的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人。就此而言。教师就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中等生问题,中等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是否能在推进新课改能否大面积的丰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清楚,优生的存在仅仅是那么一小部分。就如同在这个社会中,智力和能力超常的组织部是属于少数一样。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能将主要的精力仅仅放在这部分人身上。毕竟我们实行的不是精英教育,而是面积大众的教育。故而我们提倡面向全体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面向除了极少部分学困生以外的大部分学生,而中等生是这“大部分”中的主力(当然我不是说学困生不要重视,而是要特别的、个别的关注)。现实生活中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曾有位教育者有心的做过这样的调查:将自己所教育的前10名和之后10名学生作跟踪比较。历时十几年。得出的结论是后10名学生所创造出的成就比前10名学生所创造出的要高得多。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