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训练的三种途径及方法
- 资源简介:
约2630个字。
中考作文训练的三种途径及方法
山西省昔阳县乐平二中孔芳芳
作文是语文知能和人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结晶了作者的情感和心智。一方面因其在中考总分值高、比权重,学生往往“一文定输赢”,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另一方面,又因其弹性大、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加之评分标准较模糊,故往往令人或望而生畏、或束手无策、或淡化处理。而缺乏必要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便成为制约语文获高分的“瓶颈”。因此,如何增强学生对作文的认识,加强写作研究和指导,提升水平是一直困扰初中语文教师的问题。
初三学生通过初一、二的学习,对作文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的作文基础离中考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而初三的时间紧、任务重,只能是边讲边训练边掌握学情,为此我认为中考写作训练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
一、 培养语感,积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素材是学生害怕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素材从何而来?来源于课内外的阅读积累,更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为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去观察生活。用心体味,其中包括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观察,对景物的观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等。鼓励学生坚持每天把观察的过程和感受记在练笔本上,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弥补了当前大多数学生言之无物、无病呻吟的缺憾。教师在起步阶段一是要加强对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社会的角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切身体验到观察生活,认识社会的乐趣。如,对于社会生活中的课堂上发现的突发事件,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主张,教师也要做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及时对学生的评议进行肯定。二是对学生日常练笔适时地进行批阅,必要时当面批改,多加激励。练笔形成习惯,就会使它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地实现言为心声,常写常新,直到中考,乃至更久远。
其次,教师可利用课堂为学生讲析经典诗词,经典名篇。鼓励他们背诵经典、研习经典,并应用于写作。这样不但能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更能丰厚学生的文学底蕴,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