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预备年级语文学科阶段测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3590字。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预备年级语文学科阶段测试(2011.3)
(时间:100分钟 卷面:100分)
1.本试卷共24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 阅 读(60分)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28分)
一 默写(10分)
1少年辛苦终身事, 。
2请君暂上凌烟阁, ?
3南朝四百八十寺, 。
4 ,杖藜扶我过桥东
5 ,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 诗词理解(10分)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本文作者是 代的诗人 。(2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随风潜入夜 (2)野径云俱黑
8诗人称春雨为“喜雨”的理由是 、 和景色优美。(4分)
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 (8分)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庄子②欲刺虎,馆竖子③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④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①选自《史记•张仪列传》。②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 ③馆竖子:旅馆的童仆。 ④须:等待。
9、解释句中加点的多义词。(4分)
(1)馆竖子止之 止( ) (2)立须④之 之( )
10、翻译句子(2分)
庄子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11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提示:可从人或动物角度来回答)(2分)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32分)
一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7题(14分)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