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技法训练之一——借景抒情教案
- 资源简介:
约5500个字。
中考作文技法训练之一——借景抒情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训练——2010年9月8日)
技法导航
借景抒情是写景作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法,它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它是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景象来抒发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一)景物描写的效果
(1)渲染气氛
如《凡卡》中“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渲染了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
(2)烘托人物心情
如《羚羊木雕》中“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烘托了“我”当时哀伤的心情。
(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如《散步》中“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暗示母亲做出决定的原因,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景物描写的方法
在记叙和抒情的文章中,景物描写有着交代环境、渲染气氛、寄托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就像一幅山水画。在以前的景物描写作文训练中,同学们只是粗略地勾勒景物轮廓,缺乏色彩,语言平淡。如何把景物写活呢?下面简略谈一下。
技法1:注意景物的远近顺序。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顺其自然。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再例如在写雨景时,既要写远处迷蒙的雨幕,又要写芭蕉叶上滴落的串串珍珠。这样写景就注意了景物描写的点面结合,远近相宜。
技法2:注意写景的动静结合。
例如: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中“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中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这是作者回忆故乡的榕树,枝叶婆娑,流水潺潺,鸭群嬉戏,又加以活动的人群,使画面动静结合,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作者把盛开的紫藤萝比作一条流动的“瀑布”,形象地描绘出了花开的盛势,赋予紫藤萝这一静景以很强的动感。
技法3:用多种感觉描写景物。
我们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综合运用各种感觉描写景物,可以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腻,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例如对春雨的描写“细细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如烟似雾;润湿的泥土散发的清新和芳香沁人心脾;雨点滴入口中,甜甜的,令人回味无穷;春风把雨丝送上你的脸颊如少女的手儿温柔细腻;俯身静听草长的声音如一望无际的旷野上悠扬的笛声在耳畔回响。啊,潇潇春雨,春雨潇潇。”这段描写综合运用了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五种感觉写春雨,细腻传神,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写作方法。
技法4:注意描写景物的色彩。
富有色彩的景物描写能表情达意,彩色的画面具有很强的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