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课堂实录2
- 资源简介:
约3820字。
研修课《病梅馆记》教学实录
授课人:王和平
听课人:蒋翀凌 储茂福 崔蒋东 汪爱玉 张金花 刘雪雁
时 间:2005年12月23日(星期五下午第一节课)
班 级:高二文(4)班
一、铺路架桥,导入新课。(7分钟)
教师:同学们,我们初中曾经学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第5首,请大家齐声背诵这首诗。
学生: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教师:下面我们再学《己亥杂诗》第125首。
(出示小黑板,内容是龚自珍诗二首。)
教师:请大家将小黑板上这首诗齐声朗读一遍。
学生: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教师:第5首诗的意思是:虽然自己辞官回乡,已无“用武之地”,可还要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余力,就像落花一样,化作泥土,还要护着新开的花。第125首诗的意思是:中国的新局面,要在风雷激荡中才能产生出来,而现在举国上下是死气沉沉的局面,这是最可哀痛的事。希望朝廷能振作起来,让各种人才大量涌现,发挥才智,拯救中国。这两首诗都表现了龚自珍对人才的高度关注。前一首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以理解为诗人关怀人才,希望创造人才辈出的环境。后一首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诗人呼唤起用人才,革新政治。下面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龚自珍为什么对人才这样关注?
(这里可作如下提示:这是一道“开门题”,找到了答案,就找到了打开“病梅馆”的钥匙。)
教师:请大家举手回答。
学生:(储蔚然)龚自珍对当时腐败的清朝统治者禁锢思想,摧残人才的现实极其不满。
教师: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龚自珍的散文——《病梅馆记》。
(板书课题)
教师:上节课,我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已经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掌握了相关的文言文知识,并通过口头翻译课文,疏通了文意。下面我们将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二、师生互动,深入探究。(31分钟)
教师:在我们心目中,梅花总是清香幽雅,有着一份孤傲,一份清秀,一份飘逸,一份灵气,显露出淡雅纯洁之美。可是,本文作者却把落笔的重点放在一个“病”字上,我们该怎样理解作者写作的用意呢?
(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型问号,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教师:下面我抽三位同学朗读课文,一人一段。请储小丽、朱芳菲、张丹丹依次朗读课文。
学生:(储小丽朗读第一段)
学生:(朱芳菲朗读第二段)
学生:(张丹丹朗读第三段)
(一)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知道,本文是以梅喻人,借梅喻政,寓意深刻。那么,“梅”喻的是何人?文中的“文人画士”和“鬻梅者”又喻什么?
学生:(储贻琼)梅,即人才。病梅,喻受摧残的人才。文人画士,喻封建统治阶级。鬻梅者,喻封建统治者的帮凶。
教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分析第一段。请大家齐声朗读第1句。
学生:(齐声朗读第1句)
教师:为什么文章起笔先写梅的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