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霍金》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约2700字。
《邂逅霍金》课堂实录
时间:2007年12月12日
地点:高一(1)班
上课教师:邓肖杨
记录人:周严、沈婷婷
(学生课前朗诵《再别康桥》。)
师:一首悠远的《再别康桥》也道不尽徐志摩对剑桥大学的依依深情。记得徐志摩曾在他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康桥是我难得的知己,是我的精神之乡……”其实,大家都知道徐志摩也只不过是在剑桥作了两年来不到的旁听生,剑桥是有何种魅力,让我们伟大的诗人如此眷恋呢?就让我们跟随剑桥大学的一位名人,再次走近剑桥。今天,我们共同学习《邂逅霍金》。
师:首先,我想请三位同学和我一起朗读课文,我们对课文内容先进行整体感知。
(师朗读1、2段,史诗尧朗读3-6段,王诗杰朗读7-9段,王昵朗读10-13段。)
师:题目是“邂逅霍金”,文章具体写“我”遇到霍金的段落是哪几段?
生齐声:4-9段。
师:请一位同学再将4-9段朗读一遍,其他同学圈画出描写霍金形象的和我遇见霍金时的心理和行动的句子。
(周郅轩朗读。)
师:大家找到描写霍金的句子了吗?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
(章涛朗读第6段的相关句子。)
师:你能不能用几个词为我们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霍金是怎样的形象?
章涛:身材弱小
师:仅仅只是身材弱小吗?再思考思考,请坐。
王诗杰:高度残疾
师:从哪些语句看出他高度残疾呢?
王诗杰:从“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这句可以看出。
师:这句话中的关键词的是?
王诗杰:安放
师:为什么?
王诗杰:……
张承昊:只有物品才用“安放”,人应该是坐着,这里用“安放”是为了说明霍金已经完全没有能力支配自己身体的运动,所以,说明了他是高度残疾的。
师:你分析得很形象、很清楚。那么霍金还有其他的特征吗?
王诗杰:他的目光可以看成是极度冷漠,也可以看成是具有超常的魅力。
师:极度冷漠和超常的魅力,又该如何理解呢?
王诗杰:说明他的眼光很犀利。
师:理解得似乎还不太让人信服,这样,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霍金的生平,也许会帮助我们理解他这种异样的目光。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霍金?
(夏冰洁较详尽地介绍霍金生平,老师也用课件再次展示。)
周郅轩:我想这种极度冷漠,应该和他的病情有关。他的运动神经有问题,所以脸部表情可能有些僵化。我同意王诗杰说的超常的魅力,应该是指的霍金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眼光比较犀利。
师: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理论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