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练习题
- 资源简介:
约32350字。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 参与社会生活 的需要和人类 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 巫师 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 仓颉 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 “成均” 和 “庠” 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答: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教育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原始人的群居生活为成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本条件,有利于年长一代向年青一代传授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经验,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与原始生活的需要和生产技能是相应的。原始人类的教育意识是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将知识传授给别人、向别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很低,但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发现和积累,教育的意识性、目的性、计划性不断得到加强,最终摆脱教育与生活混同的状态。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答:(1)生产劳动教育
(2)生活习俗的教育
(3)原始宗教教育
(4)原始艺术教育
(5)体格和军事教育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 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 国学 _,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 大学 和 小学 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乡学 。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 礼、乐、射、御、书、数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 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 有教无类” 。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诗__》、《_书___》、《_礼___》、《_乐》、《_易__》、《_春秋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