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教师社会形象
温岭市育英中学 章正辉
内容提要:市场经济的建立,影响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并使教师的社会形象呈现滑坡趋势,本文试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并对如何重塑教师社会形象提出点建议。
关 键 词:市场经济、滑坡、归因分析、重塑形象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变,中小学教师的思想观念,特别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正遭受到来自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教师的社会形象出现了极大的滑坡,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奉献与回报并重
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导致了中小学教师角色取向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在教师社会形象方面反映出来的市场经济的痕迹也越来越明显。为师之道,既有注重实际,努力把个人利益同社会需结合起来良好愿望,又有利重于义,甚至见到志义,陷于崇拜金钱的思想境地;既有诲人不倦努力从教,锐意进取的好教风,又出现偏重个人本位,道德水平下降,教育意识淡化,社会使命和责任感减弱的不良现象;既逐步形成讲究实效的务实观念,又产生了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缺少远大理想和人情味的问题。因而有相当一部分人承认教师工作讲贡献,但他们也认为索取是合理合法的。因为教师与各行业的人一样吃饭,要生活,不能饿着肚子讲奉献。他们认为奉献与回报应当并重。这种为师之道的境界不算高,与教师社会形象有距离。
二、不务正业,伸手索取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校长聘任制和教职工双向聘任制推广使用,教师内部人才流动逐步市场化、职业化,中小学教师也获得了重新选择职业和单位的自由及机会。因此,不安心于自己的教师职业,认为其他职业福利待遇高,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不高的人,平时工作三心二意,敷衍塞责,有的最终拒聘,到各单位任职。有的教师则以固定的学校工作为依托,不愿挑学校教学重担,在搞自己的额外副业收入。目前,中小学教师第二职业现象还相当普遍,特别是校外兼职,校外兼课,校外经商,有偿家教等。这样难免是无暇备课,更谈不上查找资料充实讲课内容,于是或照本宣读教材,或随意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严重影响教学。有的以辅导为名,向家长明要暗收;有的以教学生为借口,要求掌权的家长为其亲属,子女安排或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