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2012年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有23道题,约7870个字。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2年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 (二)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床单/单于边塞/阻塞疾风劲草/苍劲有力
B.杀戮/盖戳收讫/迄今前仆后继/奔赴战场
C.桓公/残垣健壮/犍牛为虎作伥/怅然若失
D.鞭笞/青苔宣泄/寒暄蓦然回首/暮鼓晨钟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隐晦感召力浑然一体走投无路
B.干燥杀手锏矫枉过正披星戴月
C.迷惘狙击手飞扬跋扈浮想联翩
D.斑斓儒子牛长嘘短叹脍炙人口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作品的主题有的轻松,如《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叙写的是童趣;有的沉重,如《呐喊》中的《故乡》《孔乙己》反映的则是社会的病态。
B.《送东阳马生序》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马说》的“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与朱元思书》的“书”是指书信。
C.《观刈麦》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描写农民冒着酷暑割麦子的情景,并借一位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
D.俄国作家契诃夫、法国作家莫泊桑与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4.古诗文默写。(共8分)
(1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
(3)《醉翁亭记》中表现作者意在彼不在此的语句是:“,。
(4)咏怀是文人墨客诗歌的永恒主题。杜甫《望岳》中的“,
。”透露了青年杜甫的远大抱负,表现了诗人不畏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表达了诗人虽脱离官场,仍关心国家的壮怀。
5.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比如青春,这个曾被我们无数次吟诵、咏叹、无数次自作多情的美丽字眼,当我们拥有它时,总不免出奇地慷慨,,一旦意识到很快就要挥手作别时,我们才蓦然醒悟:!
①越是失去之后才显示出价值的东西越是珍贵
②越是珍贵的东西在失去之后越显示它的价值
③犹如一掷千金、挥霍无度的百万富翁
④犹如百万富翁一掷千金般地挥霍无度
⑤一个悲凉的时刻降临了
⑥一个悲伤的时刻光临了
A、②④⑤B.①③⑤C.①④⑥D.②③⑥
6.下面是一首新浪网某论坛上一网友的《西游记》人物评价诗,请你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人物,模仿示例,运用书中情节进行反驳。(2分)
《西游记》人物评价诗
唐三奘,懦夫一个;行者孙,野猴一只;
猪八戒,蠢猪一头;沙和尚,忍者一位;
(选自“新浪”某论坛)
示例:唐三奘带领徒弟,吃尽千辛万苦,历尽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最终取回了真经。何为懦夫!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材料一:清明是中国传统的扫墓节。长期以来,清明节祭奠的主要对象是离世的亲人和祖先,通过扫墓、祭祖,寄托对已逝亲人的哀思和对祖宗的敬畏。
材料二:校刊4月5日讯清明内涵更丰富,追怀先烈成风尚。在某公墓,前来祭奠革命英烈的市民络绎不绝。来自密云的一对夫妇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先带着孩子拜祭了爷爷奶奶,然后就赶到这里,缅怀先烈,感受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材料三: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地区的民政部门和公墓陵园都开设了专门的祭祀网页,人们可以在网页中,为已逝的亲人献花、点烛、留文,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除网上祭奠外,社会公祭、家庭追思等形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
(1)请你根据上面三则材料提供的主要信息,写一段简要介绍清明节的文字。(50字以内)(4分)(2)清明节前期,班级黑板报征稿“怎样使清明节过得更丰富多彩”,请你提一条建议。(2分)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