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古 曲 中 学 习 古 诗
宜城市南营乡官庄中学 骆修锋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领略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历来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古诗词的语言非常精炼,而学生相应的知识储备又太少,很难从那寥寥数语中体会到诗中蕴含的言外之意。因此,不少老师在教古诗词时大多以讲为主,学生的活动主要是读背,无法真正理解诗意,达到欣赏诗词的目的。
怎样才能在诗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欣赏诗词的艺术美呢?我在教学唐朝诗人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时,将音乐引入课堂,对此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现将主要教学过程摘录如下:
(师简介作者、引导学生初读全诗)
师: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当时就被谱上音乐,广为流传,在演唱中全诗反复出现三次,故又称《阳关三叠》,今天我们就配合古曲《阳关三叠》来学习这首古诗。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一年级时我们曾进行了一次听音乐写作文训练,大家在古曲《春江花月夜》的提示下展开了想象,很多同学都写出了精彩的作文,等会儿大家在听这首《阳关三叠》时,也要发挥各自的想象,结合《送元二使安西》认真揣摩这首乐曲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现在请大家闭上双眼,静静聆听这首古曲。
(师播放古曲《阳关三叠》)
师:音乐已经放完,现在请大家谈谈,你在听这首乐曲时,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生:我好像看到了两个好朋友要分别,在一起说着离别的话,因为曲中有两种乐器的声音(指箫和古琴),就象两个人在一起说话一样。
师:说得很好。那他们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中分别的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在春天,刚下过雨,天阴阴的,微微的风吹着柳枝,因为诗中写道“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而且乐曲的语调平缓,就象去年听过的《春江花月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