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云霄立人学校2012届高三语文第4次周考试题
- 资源简介:
共15题,约9340字。
云霄立人学校2012届高三语文第4次周考
本试卷分五大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___ ,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3)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4)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住近湓江地低湿, 。(白居易《琵琶行》)
(6)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贺《锦瑟》)
(7)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四十三年, ,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谷亭怀古》)
(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10)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桥玄传
桥玄字公祖,汉末梁国睢阳人也。少为县功曹。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署而遣之。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冀为驰檄救之。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昌坐槛车征,玄由是著名。
时梁不疑为河南尹,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耻为所辱,弃官还乡里。后四迁为齐相,坐事为城旦。刑竟,征,再迁上谷太守,又为汉阳太守。时上邽令皇甫祯有臧罪,玄收考髡笞,死于冀市,一境皆震。郡人上邽姜岐,守道隐居,名闻西州。玄召以为吏,称疾不就。玄怒,敕督邮尹益逼致之,曰:“岐若不至,趣嫁其母。”益固争不能得,遽晓譬岐。岐坚卧不起。郡内士大夫亦竞往谏,玄乃止。时颇以为讥。
桓帝末,鲜卑、南匈奴及高句骊嗣子伯固并畔,为寇抄①,四府举玄为度辽将军。玄至镇,休兵养士,然后督诸将守讨击胡虏及伯固等,皆破散退走。在职三年,边境安静。
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有顷,司隶校尉阳球率河南尹、洛阳令围守玄家。球等恐并杀其子,未欲迫之。玄瞋目呼曰:“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促令兵进。于是攻之,玄子亦死。玄乃诣阙谢罪,乞下天下:“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诏书下其章。初自安帝以后,法禁稍散。京师劫质,不避豪贵,自是遂绝。
玄以光和六年卒,时年七十五。玄性刚急无大体,然谦俭下士,子弟亲宗无在大官者。及卒,家无居业,丧无所殡,当时称之。
初,曹操微时,人莫知者。尝往候玄,玄见而异焉。谓曰:“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操常感其知己。及后经过玄墓,辄凄怆致祭。自为其文曰:“操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质,见纳君子。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之言:‘徂没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怨。’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哉?怀旧惟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享之!” (节选自《后汉书卷五十一》)
【注】寇抄:亦作“寇钞”,指“劫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景壮玄意 壮:认为……豪迈 B、称疾不就 就:前往任职
C、就玄求货 货:财物 D、谦俭下士 下:轻视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桥玄“刚急无大体”的一组是( )(3分)
①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 ②玄收考髡笞,死于冀市
③岐若不至,趣嫁其母 ④在职三年,边境安静
⑤子弟亲宗无在大官者 ⑥尝往候玄,玄见而异焉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桥玄做县功曹时,曾以豫州刺史周景的部陈从事的身份,彻查羊昌的罪行。虽然大将军梁冀试图救下羊昌,但羊昌最后还是被用囚车押解进京。
B、桥玄想让隐居不仕的姜岐出来做官,姜岐托病躺在床上不起来。桥玄大怒,命令督邮尹益和郡内的官员、读书人都去劝说姜岐,若劝说不成,将逼迫姜母改嫁。
C、桥玄幼子被人劫持,官兵攻击劫匪的同时其幼子也被劫匪杀死。桥玄请求皇上借此发布命令,凡劫持人质的,一律格杀。从此京城里,就再没有这种事发生。
D、桥玄能谦恭地对待贤士,有知人察人之明。曹操地位还很低的时候,桥玄就认为他与众不同,认定他是能够安定天下的人。后来曹操常常感叹桥玄是他的知己。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耻为所辱,弃官还乡里。(5分)
译文:
(2)及卒,家无居业,丧无所殡,当时称之。(5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8)
6、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舟中见猎犬有感二首(其一)
清•宋 琬
秋水芦花一片明,难与鹰隼共功名①。
樯边饱饭垂头睡②,也似英雄髀肉生③。
【注】①隼(sun):鹰类之最小者。猎者多蓄之,以逐禽兔。②樯:桅杆。③髀肉生:语本《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九州春秋》曰:“备往荆州数年,尝于(刘)表坐起入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后因用“髀肉复生”为自叹久处安逸,思图有所作为之辞。髀(bi):股部,大腿。
(1)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