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合作课堂教学实录
- 资源简介:
约4280个字。
《生命,生命》合作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
2、过程与方法: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地体验生命的真正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的欲望。
教学重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走进学生的心灵。)
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把学生引入那种恢宏开阔的境界,体会一代伟人毛泽东少年时期的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精神。再让学生背诵李清照的《声声慢》,体会女词人那种敏锐丰富细腻的感情。分别感悟他们生命的豪放和婉约。(学生因平时积累背得好,只是不太理解。老师抓住重点句,稍加点拨,学生有了体会,增强了自主学习、探究的自信心。)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生命是什么?你想过没有?(微笑)
生:(互相看看,摇摇头。)没想过。
师:谁想过?
生:(齐答)杏林子
师:叫得亲切一些。(引发学生们对杏林子的特别关注)
生:(微笑着亲切地回答)杏林子。(师板书:杏林子)
师:杏林子是哪儿人?你了解她吗?
生:(学困生中回答的最好的个人得分2分,小组得分10分)
台湾人。女作家,本名刘侠。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61岁去世。她忍着病痛,勇敢地面对现实,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写下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包括《生命生命》。(师板书:生命生命)
师:题目“生命生命”与以往有什么不同特点?会读吗?读出中间的感情变化。(指名积极举手的学生回答。个人得分2分,小组配合10分。)
生:特点是“反复”。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中间的停顿和感情的变化。
师点拨:生命无法预料。
三、赏析文本,拓展延伸。
(一)整体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接受情感熏陶、领悟作品内涵。)
1、师:指名同一个小组中的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三名学生先后读整篇课文,共三遍。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注意语气、语调、节奏、重音和表情的处理。(每次读完,都由其他组学生及老师给予评价、指正。)
生:三名学生先后朗读课文。
师生指正:①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两个“那样”应读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