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9
- 资源简介:
约1800个字。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的精神。
2、学习巧妙的构思、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大意及本文的写作技巧。
2、自读课文,恰当评价伽利略的性格和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教师:我们用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阅读了著名文学家如朱自清、老舍先生描写多彩四季的文学作品,请问: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
2、教师:文学表现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生活的并蒂之花,现在,让我们乘着“神舟六号”飞到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去近距离接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
二、阅读课文。
1、一读:
(1)、教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把题目补充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学生:朗读思考。
学生:交流,互相补充评价。
教师:(参考: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自由落体的实验并获得了成功。)
(2)、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课题是否恰当、全面?要不要修改为“伽利略传”等?
学生:思考交流。(还有:发现钟摆原理,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故事)
教师:(参考:恰当,不要改,突出了这个实验是伽利略一生最重大的发现。)
(3)、教师:对于伽利略我们有了初步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伽利略的生活。
2、二读: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
假设:你是伽利略的导师,请你为他写一个恰当的评语。
学生:阅读,写评语。
学生:小组交流并做好记录。
学生:代表发言,评价。
教师:(小结: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热爱科学,不怕权威,勤于思考,不断实验等)
3、三读:
教师:伽利略不相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但是,当他在权威面前,或者权威站在他面前,他与权威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简单介绍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对植物、动物、天文、气象、数学和物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成果之多、范围之广,是前无古人的。亚里士多德力图以世界本来面目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这是他的进步之处。但由于当时研究物理只是依靠直觉和思维来进行,所以他的很多关于物理方面的论述,显然今天看来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