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570字。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翠屏区南广初级中学校彭春兰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了便于各位评委批评指正,我准备了一个说课稿,下面就请各位评委参看说课稿。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说。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开始,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讲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倡导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万隆会议召开和外交斗争等问题。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下一节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的基础,也是第五单元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读图解图能力。归纳整理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活动,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概括,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为新中国树立起独立自主的形象,是经过与国际帝国主义干涉与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我们更应该发愤图强,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形象的代表,他的魅力,智慧和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继承。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据是;新中国成立,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导入中用中国外交现在的辉煌成就图片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图片做对比,给学生一强烈的冲击,并得出结论:外交上的巨大飞跃,是因为综合国力和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针对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首先分析提出的背景和确立的经过,这样有助于理解它的内容。其次,让学生重新编排打乱了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借此让学生重新认识,理解,内化五项原则的深刻内涵,再以此为基础,从内外两方面分析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和影响。
本课教学难点是,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依据是;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存在一定难度。通过回顾抗美援朝前夕,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孤立,侵略等。通过图片显示与中国建交和封锁中国的国家,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运用视频直观的回顾万隆会议,结合课本知识,加深认识。
四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同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通过小组间探讨竞赛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争实现课堂的欢呼雀跃,争问抢答。
五教学程序
环节一:根据同化原理,联系已学知识导入。
师生共同回顾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图片,展示近代中国签订《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图片,提出问题,制造悬念,通过对比,引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确立。这样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知,进入课堂。
环节二:讲授新课
本课的课题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了让学生较容易地从课题掌握本课的内容,我从实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前提;实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过程;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结果三个方面来教授。
(一)以看、导的教学方式探究实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前提。
出示图片(开国大典)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那天向全世界宣告的材料,设问: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并概括出实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前提是民族独立、自主、和平,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实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过程。
(1) 出示提纲,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完成问题,引导学生检测预习效果。提纲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