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殽之战》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6830字。
秦晋殽之战——《左传》
上海市嘉定一中 石沂波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组材,并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记叙的写法。
2 、 学习文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深刻领会此文揭示的战争胜负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道理。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组材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词句,疏通文意,归纳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初中时学过选自《左传》的什么课文?《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是什么意思?
明确:“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左传》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编年史,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春秋》记事太简,于是有三本为这部经书作解释的“传”,除《左传》外,还有《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编年体史书,它擅长写战争,叙事生动精炼,传神肖像,富有文采,不但在当时有着巨大的创造性,而且对后世的历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迁著《史记》就继承了《左传》的优良传统。历代的散文家都重视学习《左传》叙事和议论的笔法,并以它为楷模。可以说,《左传》是我国历史散文的开山之作。
二、释题、交待背景
1、此文标题是编者加的。为什么以此为题?因为此文记述了春秋时代秦晋间的一次战役,战争发生在“殽(崤)”这个地方。关于此次战争,《春秋》经文有关记载很简单:
(鲁僖公)三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秦人入滑。夏,四月,辛已,晋人及姜戎几秦师于崤。癸已,葬晋文公。
这段文字经过左丘明“传注”,秦晋崤之战、当时各诸侯之间的斗争,就被描写得具体生动、有声有色了。
2、关于历史背景
秦、晋、郑三国相互间的复杂关系:首先是秦、晋这两个大国的关系在春秋时代是颇为特殊的。它们为了各自的利益结成联盟,又用“联姻”的形式来巩固这个联盟。秦穆公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晋文公(名重耳)、晋惠公(名夷吾)的姐姐,秦穆公后来又把自己的女儿先是嫁给晋惠公的太子围(晋怀公),后又嫁给晋文公。晋献公晚年因为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杀,当时尚是“公子”的晋文公、晋惠公也被迫流亡国外。晋献公死后,晋国局势混乱,晋惠公和晋文公都先后依靠秦国的力量回国为君。秦穆公这样做,表面上是出于姻亲关系,实际上是要建立自己在中原的霸主地位。晋惠公由于背信弃义,没有处理好跟秦国的关系,联盟曾一度破裂。晋怀公是在秦国以太子身份为“质”时,抛弃秦穆公的女儿,逃回晋国继位为君的,双方关系更坏。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外流亡了19年的晋文公才得以借助秦国的力量回国争夺君位。晋文公因为强调不忘秦国的恩惠,跟秦国的关系处理得相当好。但随着他打出尊王拥周的旗号,在城濮之战中打败南方的强楚,使晋国一跃而成为中原霸主,秦晋双方争夺中原霸权的矛盾就逐步激化起来,以致在“殽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依附楚国的郑国的时候,秦穆公竟背着晋国,单独与郑结盟,并留下杞子等人助郑防守,以对付晋国。由于晋文公强调不要忘记秦穆公对他的恩惠,双方当时才未发生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