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音乐美学思想浅识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其他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3/29 13:17: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孔子音乐美学思想浅识

【提 要】:孔子的音乐美思想主张代表艺术范畴的“美”和代表道德范畴的“善”的结合,他的这个“美善统一”的审美主张成为儒家音乐审美的重要标准。他把“美”和“善”这两者作为音乐审美的两大原则,具有历史独创性。而其思想的内核仍是儒家的一套伦理道德理论,其以音乐为出发点,为治国平天下提出一套较为系统的有创见的儒家学派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孔子  音乐审美  美   善  美善合一




孔子一生极其重视礼乐教化并一生积极躬行,其谈仁,谈礼,谈信等都影响了两千多年来的中国人的心灵。而其谈音乐则较少为人所注意。其实,孔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的音乐家,他不仅懂得声乐韵律,而且会弹古琴,吹笛吹箫。他经常唱歌弹琴,以音乐表达情意和感受。在散见于《论语》的一些言论中,他还谈了一些关于“乐”的看法,其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是极其高深的。
  我国的音乐美学思想产生得很早,可追溯到两千八百年前的西周。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人们对“美”的认识和审美意识也在逐渐深化。孔子在美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以“美善合一”的主张奠定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作为一个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对音乐的体认是把音乐的“美”与“善”联系起来。音乐美是作为一种艺术的范畴来与“善”(道德范畴)相对应的。而道德范畴所包括的,是大家所熟悉的“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伦理学说。音乐以艺术的形式帮助道德实施其教化作用。道德同时也渗透进音乐,使音乐在“美”的基础上,融合“善”,达到“美善合一”。其“美善合一”的观点,是深刻而成熟的音乐美学观点。
在《论语》中,有关孔子对音乐审美的言论不多,但无不体现其“美”“善”并列的观点,而孔子的具体倾向是“善”重于“美”,道德重于艺术,而孔子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谈“乐”,都是主张美善交融合一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