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霍金》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3240字。
《邂逅霍金》导学案
教材分析:
本文篇幅精短,思想感情也表达得比较透彻明确,基本上一个课时就可以指导学生把握住文章大意。作为一篇散文,需要在行散中抓住不散的“神”,即作者的思想感情线索。要深入理解本文,还需联系当下,联系中外差异,体会其中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本文的文本阅读难度并不大,然而本文蕴含的人文关怀是高一学生比较陌生的,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一些以前不曾思考过的问题,培养超越小我、关注社会的眼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 把握本文思想感情的变化脉络。
② 理解本文体现的人文视角和人文关怀。
2、 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细读文本,抓关键词,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脉络。
② 通过收集、思考课外材料,加深对文章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人文关怀,感受霍金的人格魅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收集整理关于霍金的资料,了解霍金的生平经历及科学成就,准备上课时汇报交流。
二、请一到两名学生汇报预习成果(PPT呈现霍金的照片及简介)
三、导入文本
1、“邂逅”是什么意思?
偶然遇见。
2、想象一下,假如是你邂逅霍金,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四、自读全文,划分层次,概括各层大意
第一层:第1自然段
邂逅之前,写从书本上了解的霍金。
第二层:第2—9自然段
邂逅之中,写眼前的霍金及作者受到的震撼。
第三层:第10—13自然段
邂逅之后,写作者对霍金现象的感慨和思考。
五、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
1、邂逅之前,作者对霍金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