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 共23题,约3990字。
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说明: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20分)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北京的奥运村,到处是鳞次栉比的楼房,而那些体育场馆,“鸟巢”kān称北京一景,“水立方”更是瑰丽无比。那首《北京欢迎你》在奥运会期间风mĭ全国,像是专为远道而来的各国贵宾接风洗尘的歌。
鳞次栉比( ) 瑰丽( ) kān( )称 风mĭ(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全班同学都去参加阳光体育活动了,只有我没有去。
B、通过老师的精心指导,我终于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涵。
C、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D、假期里,大家外出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3.名著阅读(4分)
现在,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归队已经无望。他应当如何处置自己呢?他终于从巴扎诺娃口中了解到了真实病情:应当有思想准备,将来他还会遇到更可怕的事。
(1)上面的文段节选自前苏联作家 的长篇小说
。(2分)
(2)“他”指的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4.默写填空(10分)
A、落红不是无情物, 。
B、海内存知己, 。
C、 ,生于淮北则为枳。
D、 ,身世浮沉雨打萍。
E、《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 ,
。
F、《望岳》中表现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
, 。
G、《登飞来峰》“ , ”,蕴含着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分)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选出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的,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把现实与梦境自然联系起来,抒发了诗人
之情。(2分)
(二)(13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给下面加点字注音。(2分)
(1)往来翕忽( )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怀民亦未寝
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
(2)念无与乐者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2分)
甲文是:
乙文是:
11.依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3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三)(16分)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谢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