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770字。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课题属于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课题三,是教材第一次较全面介绍的化合物。按照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这一由简到繁的顺序,CO2作为氧化物,是其中联系的纽带,学习CO2的性质可为第八章学习酸碱盐打下一定的基础。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和初中生物课中对CO2的知识已有接触。《二氧化碳的性质》处在化学科和生物科的一个知识结合点上。
教材分别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作了系统的介绍,本节教材实验多、联系实际多,又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如一分为二,量变引起质变等观点),对于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素质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这一知识点上,设计了探究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学生分析
本节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学生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如学生已学过植物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知道CO2不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CO2跟石灰水的反应,则已多次见到。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社会、生态环境中的种种现象,使他们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的乐趣,提高他们观察、分析和解释社会和实际生活中化学现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CO2的物理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掌握CO2的化学性质。
3、能将二氧化碳性质用途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4、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创造意识。
(二) 过程与方法:
1、思考、交流、合作,训练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2、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概括能力。
3、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2、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3、培养科学的态度。
4、通过对CO2在自然界的循环、二氧化碳两重性的分析,对学生进行一分为二、由量变引起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情感。
四、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