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实录
- 资源简介:
约4890字。
必修3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懂得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复兴中华文化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发学生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方法
调查法、访问法、探究法、讲授法、实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让章老师带着你们走进探索与发现,把目光拉回到5000年前,一起走过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播放视频:中华文明五千年
第一目《回望古代 灿烂辉煌》
教师:中国有一段悠久的历史和独具魅力的文化,从中可以看到我们中华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今天我们从纵向上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二)进行新课
教师: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注意每个朝代对中华文化有什么影响)。
殷周(早期)──春秋战国(初步形成)──秦朝(促进)──汉朝(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清(面临冲击)
师生共同:殷周有古色斑斓的青铜器、甲骨文;春秋战国的群星闪耀百家争鸣共同完成中国思想的奠基礼,杰出人物有孔子、老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还有屈原、名医扁鹊,著名诗篇有《诗经》与《离骚》;秦朝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秦陵兵马俑、修筑长城;汉代儒家学说的至尊地位;秦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九章算术》的问世、张衡的地动仪,表明中国的科技水平走在世界前列;高亢充满青春气息的圣唐之音:京杭大运河;龙门石窟;敦煌壁画;唐诗歌、书法艺术,这是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近5万首;唐朝发明了火药;理学、宋词、元曲、北宋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宋代航海已普遍使用指南针;故宫、明清小说、民间绘画。
龙腾东方──春秋景色──战国风云──秦汉气象──隋唐情韵──两宋文章──元明清遗风,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始终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源远流长。
永康人世代相传的永康文化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让同学们说一说家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