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教案3
- 资源简介:
约2870个字。
10、《未选择的路》教案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要求学生在学习了本单元以后,能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要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外国哲理抒情小诗,主题是关于人生的。本诗寄寓着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理性。
学情分析:
这首小诗对于学生来讲难度不大,应该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品味语言,感悟哲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的内容,品味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能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3)学习本诗作者运用的象征的手法,以及诗人朴素自然的语言和韵律来表现自己对人生的思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品味诗中的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诗,引导学生要正确的面对人生中的选择。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象征手法的运用。
(2)理解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
教学方法: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媒体对话、学生与环境对话。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分钟):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殊的意蕴,他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整体感知(19分钟)
(一) 作者简介: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二) 朗读诗歌,检查预习
1、播放多媒体课文朗读。彩屏上出现色彩柔和的相关画面,并配上一首节奏舒缓而深情的小提琴协奏曲(学生与媒体对话)
要求:学生认真视听,初步感受本诗朴素自然的语言和韵律。
2、学生自由的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并在此基础上,找出诗中重点的生字与词语,互相交流。(学生与文本对话)
重点生字:
shè zhù qī
涉足伫立荒草萋萋绵延
重点词语解释: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幽寂——幽静,寂寞。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绵延——延续不断。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