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940字。
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循环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赵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大气中CO2含量变化的趋势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习用图象和图片表达信息、表达事物变化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趋势和自然界中CO2的循环,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关注社会,关注自然。通过CO2对环境影响不同观点的争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认识物质世界的科学态度。
本节重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角度,使学生用化学的眼光认识CO2及其含量的变化对人类、自然、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及学生起点分析:
初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较强的认识能力,并开始由感性向理性转化,因此,学生对于CO2的认识,已不再满足光合和呼吸作用等常识性的知识,他们需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CO2这种物质,如:CO2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趋势和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等,因此本节教学首先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入手,了解控制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课本中两幅图片提供的信息,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系统地认识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趋势和CO2的循环规律,使学生形成对人类、对物质世界积极的情感,形成关心社会、关注自然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景:
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组配乐风景图片。
问题1:谁愿意形容自己的感受?
问题2:知道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是哪个国家的吗?
讲解:图瓦卢,它是一个位于南太平洋的小岛国,国土面积只有26平方公里,北京奥运会派出三名运动员参加。讲解:请记住这个国家的名字,因为这可能是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国家!
问题3:看得出大家心里很沉重,脑中是否产生了什么问题?
问题4:谁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国家为什么可能将被海水淹没呢?
讲解:虽然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还有争议,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变化有关,大气中CO2的含量发生了什么变化?CO2是在自然中是如何循环的?CO2的含量发生变化究竟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我们人类又该如何应对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板书课题)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一、CO2的循环
欣赏配乐图片。
学生感受图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