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杨修》教案3
- 资源简介:
约4480字。
曹操与杨修
教学目的:领会剧本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戏剧语言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艺术手法,认识杨修之死的悲剧原因及曹操杨修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戏剧语言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性格的手法。
教学难点:认识杨修之死的悲剧原因及曹操杨修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苏轼的《前赤壁赋》向我们展示了一世之雄曹操的豪情万丈;“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这后人评赞的诗句又向我们描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今天我们共同欣赏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的节选。
二、教学过程:
1、京剧的基本常识
京剧:也叫“京戏”,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 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55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四个徽调班社,陆续进入北京演出,他们同来自湖北的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腔、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
“四功五法”:戏曲演员“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功夫和“手眼身法步”(一说“口手眼身步”)五种技术方法的合称。这是戏曲演员的基本修养。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共四大行当。因为演员往往专演一个类型的角色,因而形成各种专门行当。习惯上,角色与行当通用。传统戏曲中,根据剧中人不同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而划分人物,如一般男子称生或末;老年妇女称老旦;性格粗豪的男子称架子花脸(副净)等。各自具有表演艺术上不同的特点。从戏曲史看,角色划分逐渐由简而繁。近代各戏曲剧种大都以生、旦、净、末、丑为基本类型,并各有较细密的划分。如生又分老生、小生、武生;旦又分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
京剧的乐器:单皮鼓、板 亦名檀板、拍板。打击乐器。堂鼓 亦名同鼓。打击乐器。大堂鼓 又名南堂鼓,因形似花盆、俗称花盆鼓。
大锣 打击乐器。钹 又名铙钹。京胡 拉弦乐器。
月琴 拔弦乐器。发音清脆明亮,是京剧伴奏中主要辅助乐器之一。
笛、笙、唢呐等。
京剧四大名旦:上世纪二十年代先后成名的四个京剧旦角演员,他们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 荀慧生。
2、课文导读:
《曹操与杨修》从体裁上看,属于剧本;从题材上看,属于历史故事新编;它以曹操与杨修之间的互相周旋、觊觎、对耗贯串全剧,通过深刻的性格冲突来体现作品的深层意蕴。这是中国历史上封建权势人格与文人智能人格难以调和的对峙酿成的不可避免的悲剧。曹操并不愿意杀杨修而终于杀了杨修,杨修并不愿意反对曹操而终于成了曹操的对立面。权力与才智相左,政治家与知识者相隔。剧中深邃的意境,隽永的美感,以及编导着力开掘的世界性主题,感染和震慑着当代观众。剧种所传递的两种人格,两个灵魂的撞击所发出的悲天动地的震撼,都牵动着观众的心弦。
该剧荣获中国戏曲艺术最高荣誉“中国戏曲学会奖”及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被誉为“中国现代戏曲的标志”。
《曹操与杨修》剧情简介:曹操赤壁战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