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见千帆隐映来——高考“材料类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 资源简介:
约5970字。
忽见千帆隐映来
——高考“材料类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274700)●李召峰
【概念解读】
所谓材料类命题作文,指的是试题明确给出写作题目的同时附有提示性材料的一种命题方式。这种命题方式不仅兼具了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优点,而且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这特点就要求我们在审题立意时既要通观材料,把握好材料的内涵,又要结合题目,吃透文题本身来确定立意和写作重点。因为材料既是对写作一定的提示,同时也是对立意和写作范围的限制,结合文题从材料内的角度进行选择,所确定的立意才是接近命题意图的最佳立意。
【典例导析】
●命题展示
根据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2012年江苏卷)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予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毋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命题类作文题目,在审题立意上我们既要把握好材料的内涵,又要结合所给的命题,吃透文题本身来确定立意和写作重点。从题目的角度来说,“忧与爱”看似是一种并列关系,两方面都要谈及到。但再结合命题中所给的材料,不难发现,尽管这个题目是并列结构,但命题者的初衷并不是要求考生二者均分而是有所侧重。我们不难发现,写“忧与爱”,重点应该在“忧”字上,“忧”中见“爱”。因为“忧”与“爱”并非对立关系,相反,“忧”是源于“爱”,“爱”得越切,也就“忧”得越深。“忧”得越深,就显示“爱”得越切。如果重点在“爱”,“爱”中有“忧”,那就有悖命题者的初衷了。提示语中就表现了“忧”与“爱”的这种关系。孟郊的诗表达出了母亲的忧愁是为了对孩子的爱,她在为远行的儿子而纠结;艾青的诗句则表现出忧愁是因为深爱着祖国,诗人正在为国家命运而担忧;而罗曼•罗兰的经典句子则表达出了“忧中有爱”。在选材上,可写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