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000字。
用智慧的法则烛照教育的现实
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一中 宋亚军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人们在集缩了诸多同类事实、事例后,创造性的思考,得出了许多精警深刻的认识。这些认识,是从无数引人深思的事实中析出的闪光的晶体,晶莹剔透,启人心智,透射着人类思维智慧绚丽的光彩。
这些认识,人们多冠以“效应”“原理”“法则”等名称, 我们可以用它们来烛照一下当今教育的现实,你会发现很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一、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一种明显的倍增效应,说明任何团体或个体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连续的优势累积,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也即赢家通吃的状况普遍存在。赢家通吃的原因就在于赢家领先制订了有利于赢家发展的游戏规则。所以,只要出了名,什么都好办,办什么事都简单便捷。品牌和知名度,成了走向成功最大最好的通行证。
教育界马太效应的演绎很多,从大的方面说,近年来全国上下掀起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高潮,而且很多地方已经庄严宣布达标。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呢?2005年1月13日的《经济参考报》有一文,标题为“中央党校报告质疑普九数据 教育投资济富不扶贫”,文章说,中央党校经济部在2004年先后到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新疆、广西等16个省市进行调查,完成了一份题为《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的报告,并且在“2004中国经济热点聚焦研讨会”上首次向外界公布。报告的执笔人潘云良写到:“我们满怀希望地奔赴全国各地调查研究,我们希望看到新发展。然而,农村的教育,尤其是落后地区的教育状况,并不像城市的教育那样成效显著,更说不上繁荣,令人堪忧。”
报告指出,目前“普九”的成果是低标准的,并且相当脆弱。近几年,农村辍学率出现反弹,农村学生的辍学率、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有的地方农村辍学率高达10%以上。而且,“就许多地方的实际观察,农村学生的流失辍学率比统计数字要高的多”。同时指出,尽管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850.62亿元,虽然这一数字比上年的3491.40亿元增长了10.29%,而其在GDP中的比重却仅为3.28%,比2002年的3.32%还下降了0.04个百分点,这种下降是1995年以来的第一次;至于2004年的比重虽然还未统计出是否为下降,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达到前几年预期的4%的目标。而“这些有限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还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
雪中不送炭,锦上却添花,该重点投资的农村教育,得到的却捉襟见肘;本来已经相对较好的城市中小学,却得到了资金的优先和重点扶持,赢家通吃的马太效应在教育的投资上被如此的演绎出来。
从相对小的方面来说,马太效应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教师对好学生好而对“差生”不好。一个班级内部,优等生总是能赢得教师的喜爱,越是优秀,得到的关爱越多,有了缺点毛病老师也不予以批评指出,或只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各种荣誉总能得到;那些问题学生,本来底子就薄弱,最需要帮扶,但因为有各种各样教师看着“不顺眼”的问题,却是很少得到教师的关心,得到的是另眼看待,教师用望远镜看他们的优点,用放大镜看他们的缺点,上课很少让他发言,对他的缺点毛病,老师严厉批评,好事他也沾不着边。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教育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和教师有挑选学生的主动权。学校教学质量好,社会口碑好,使学校成为重点学校,有招优生的条件,某一个或几个班级成为重点班,好学苗都集中的这里,又为学校出成果、教师出成绩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像重庆的南开中学、大连的育名中学、辽宁省实验中学等,都属于这类学校。大学就更是这样,如清华、北大、复旦等。
学校管理水平高,办学质量好,就有好条件、好待遇招聘到好的教师,师资队伍会越来越好,相反,不好的学校很难招到好的老师,即使现在有好老师,也会因条件差、难出成绩而逐渐孔雀东南飞。因此,学校会越办越差。
学生自信心强的,什么事情都敢于尝试;而自信心差的则正相反,唯唯诺诺,畏首畏尾。结果,自信的学生,上课大胆发言,与教师交流自然流畅,与同学交往游刃有余,不断地获得新的成功;自信心差的学生,话也不敢说,做事也如老鼠谨小慎微,结果是由于缺乏信心,经常失败,得不到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变得沮丧自卑偏狭,甚至自我封闭。
自强不息的学生会越来处境越好,越来越占有更多的优势,实现自身的翻身式发展;自甘报弃的学生处境会越来越差。
学习好的学生会考上好高中,进而考上好的大学,学习差的学生会上不了好高中,因而难以考上好的大学。考不上好的大学,将来毕业求职就受到影响,活动的空间也会受到限制,走向成功的道路上,荆棘比别人多得多。就像晚点的火车要不断地给快车和正点的火车让路一样,一步不赶点,步步不赶点。
二、鲇鱼效应
北欧的渔民为了使捕到的沙丁鱼存活时间延长,就在船舱里加入几条鲇鱼,鲇鱼的横冲直撞刺激着沙丁鱼,使沙丁鱼长久地保持着生命力。一位经济学家对记者讲析了“鲇鱼效应”:从前充氧设备不发达,长途贩运鱼苗常有大量死亡,损失惨重。后来有人在槽中放入鲇鱼,为了避开鲇鱼吞食,所有的鱼苗都本能地快速游弋,这样,它们就能最大限度地吸取氧气,死亡率反而大大降低。
鲇鱼效应在教育界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