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12个字。
愿你做个“多情”人
——谈语文新教材中的情感教育与情感积累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活动,促进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从而产生新的情感。因此,情感教育是一个过程,同人的其他心理领域的发展一样,既有赖于专门的教育,又要经过一个产生、培养、形成的过程。
所有教师都是情感教育的实施者,语文教师则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认识篇:多愁善感,语文本色——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之魂
人们总是把具有一定语文素养的人赞为“有才”,也就是有“才气”或有“才华”。然而“才”又常常与“情”紧密联系着,呼为“才情”。多愁善感是有才情的基本标志。“为赋新词强说愁”,“多情应笑我,早竹华发”,才华横溢,才寇古今的“苏辛”便是这才子多情的明证!
因此,我的结论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认真实施情感教育。
㈠实施情感教育是实施人文教育的要求
“做一个多情的人。”这是我对学生们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我十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追求的一个重要教育目标。
传统的语文教育本来并不缺乏情感教育,所缺的只是情感的深度与广度。
譬如,过去的课本中较多的课文涉及到爱国主义,却较少地关注亲情、友情、爱情。即使是像爱国的主题,也让人觉得空虚、遥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表现亲情、友情的课文也有一些,却不深入;至于爱情,那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禁区、盲区。
因此,以前对语文教学目标提得最醒目的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即“双基”,强调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严重弱化人文性的情感教育。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经过几十年论争之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终于得以定位。在新课标中,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已经明确地把情感教育作为一个重要教育教学目标提出来,这实在是科学的、及时的。
㈡实施情感教育是语文学科特点的要求
语文教学是情感性很强的工作。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尤其是其中的文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