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育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12/5 16:54:4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70字。

  中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
  紫金县育新中学   谢悦文
  所谓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确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近年来,中学生道德失范已不再是鲜见的现象,在一些方面甚至带有一定倾向性,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酗酒闹事、打架斗殴、偷盗抢劫、赌博吸毒等等。这些道德失范虽是中学生中的个别现象,但它已经给学校德育工作敲响了警钟。笔者是一名语文教师,也是一位班主任,现结合本校的实际和自身的实践,就初中生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中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
  1、中学生自身心理特点的矛盾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极其复杂,心理学上称之为“危机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心理充满矛盾: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渴望理解与心理闭锁的矛盾;性生理发育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合理有效的解决,将诱发严重的逆反心理,再加上面对紧张的学业、升学竞争压力,使他们的心理变得相对孤僻和敏感,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团结协作能力较弱;自我期望值高,承受挫折的能力低;自由权利意识强,责任义务意识弱。一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尊与自卑同在、理想与失落并存,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比较辨别能力弱,看待、处理问题往往显得简单、幼稚,遇到一些不良现象往往敏感好奇地随波逐流,甚至走向极端。近年来,校园心理健康问题、早恋问题、犯罪问题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不容忽视。
  2、社会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
  首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域外道德观蜂拥而入,中学生面对多元化的道德观常常出现选择的困惑与道德的迷茫。尤其是前段时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出现了大量工厂企业倒闭、工人下岗失业、农民负担加重、城乡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学生的思想与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成为他们道德失范的诱因,如偷盗、赌博行为的产生等。
  其次,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法制尚不健全,使政治生活领域中贪污腐败、权钱交易与经济生活领域内违规经营、假冒伪劣、权钱交易等现象滋生蔓延。诸如此类的社会不正之风的存在也会影响中学生的道德形成,使他们的道德认识发生动摇与困惑,导致道德失范。
  再次,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使许多家长因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家庭教育的缺位造成学生身上某些道德规范的缺失,如:普通认为父母为其所做一切是“应该的”,孝敬长辈的意识淡薄;自身的行为举止不文明;与人交往不懂得尊重他人;学习和生活中怕吃苦、缺乏诚信等等。
  3、不良网络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化已广泛渗透到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在网络社会中,正义、美善、邪恶与丑陋充斥其间,网络文化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大,消极影响也大。网上的“海量”信息客观上增加了中学生分辨是非的难度,使他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