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实验中学2015届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 资源简介:
约18980个字。
泉州实验中学2015届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提纲答案
一、文体知识:
1、说明文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用以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的分类
(1)从说明对象和目的的角度,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从说明语言的特色角度,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怎样阅读说明文?
首先要把握说明的对象,也说是要明确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同时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其次要理清说明的顺序和层次。阅读时,要紧紧围绕事物的特点,分层概括,就能比较容易搞清楚说明的层次。如果说明的对象是建筑物,就是要抓方位词,注意观察点的位移。
第三要学会分清说明的方法。
第四要准确理解关键词语的词意。只有准确把握关键词语的词意,才能对所说明的事物、事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4、说明文的标题
说明文的标题有较强的提示性,可以借标题分析文章。物名性的标题,一般说明事物,例如《苏州园林》;动词性的标题,往往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工作过程或某种事理,例如《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带有疑问性、方法性字眼的标题,往往解释原因,说明事理,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5、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也就是该事物的独特之处。一般来说,说明文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最详细说明的,或者如众星拱月般推出的,往往是事物的主要特征。
6、说明的中心
说明的中心,即是文章所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要把握住说明的中心有多种方法:
第一、注意辨析文题,因为有的文题本身就指出了说明对象,甚至是它的特征。
第二、把握中心句,有的文章或语段有点明中心的语句,应抓住它来观察文章。
第三、通过分析综合来把握,首先明确对象,其次要分清主次,最后作同类归纳。
7、说明顺序
(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空间顺序,或者从前到后,或者从上而上,或者由外到内,或者从点到面,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位置和方向。
时间顺序,因为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逻辑顺序,先主要后次要,先现象后本质,由总到分,或者把说明内容分为几个方面,一个一个地并列展开。(1.现象—本质 2.主要—次要 3.概括—具体 4.原因—结果 5.从特点到用途)
(2)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发展变化,以时间为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
8、说明方法
说明事物的特征,要说得好,就必须讲究方法,这就是说明的方法。阅读说明文,必须弄清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才能对所说明的特征理解得更透彻。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1)分类别:说明事物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说明。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一)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三棱镜(léng)萎谢(wĕi)灼伤(zhuό)分泌(mì )花卉(huì)花瓣(bàn)并蒂(dì )
花萼(è)柑橘(jú)蜜腺(xiàn)褪(tuì)色花蕊(ruǐ)花冠(guān)
2、解释下列词语:
【萎谢】(花草)干枯凋谢。【分泌】从生物体的某些细胞、组织或器官里产生出某些物质。
【花卉】各种花草的总称。【杰作】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二)作者简介
贾祖璋,我国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著有《中国植物图鉴》、《鸟类概论》等著作。
(三)主题思想
本文以花朵呈现万紫千红为重点,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种花色的成因,科学地说明了花的色彩是由于它们自身的各种条件和需要,以及自然、人工等因素对它们作用的结果。
(四)结构分析
本课共11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赞叹红花的鲜艳美丽,由此提出问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引出下文,科学地解释这一疑问。
第二部分(第2~10段),说明花朵呈现红色的原因。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在这一部分,作者分别从六个方面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展开了科学的说明。这六个方面的共同特点是,都以设问领起,接着用一句话总括,然后具体说明。这六个方面之间也有顺序,是按从主到次,由花朵自身条件到外部因素的顺序排列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2~7段),花朵呈现红色是由各种内部原因决定的,首要因素是“物质基础”。
第二层(第8~10段),说明花朵呈现红色的外在原因。
第三部分(第11段),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