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高中“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试题
- 资源简介:
共31题,约10360字。
2013年广州市白云区高中“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试题
2013.12.8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31题;满分120分,竞赛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学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上。
2.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学生必须保持答题卡和答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卷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6分)
一、课内知识(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名句括号处都是炼字的典范,依次填入,最恰切的一项是
①予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远山,吞长江。(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 )。 (宋祁《玉楼春》)
③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 )影。 (张先《天仙子》)
④雨前( )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王驾《雨晴》)
A.衔 闹 弄 初 B.含 浓 投 未
C.衔 浓 弄 未 D.含 闹 投 初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苏轼《后赤壁赋》
但以刘日薄西山 李密《陈情表》
陵尚复何顾乎 班固《苏武传》
顾视无可置者 归有光《项脊轩志》
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莫肯下矣 司马迁《项羽本纪》
天下云合而响应 贾谊《过秦论》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杜牧《阿房宫赋》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①不义气不暱,厚将崩 土地广大 刘向《郑伯克段于鄢》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尽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③其责己也重以周 责备 韩愈《原毁》
④其疏数偃仰 密集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⑤陈力就列 施展 司马迁《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⑥适冬之望日前后 农历月圆之日 林觉民《与妻书》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⑤⑥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山川相缭 苏轼《赤壁赋》
B.此陵宿夕之所不忘也 班固《苏武传》
C.还至,峨眉山下,托估客 钱谦益《徐霞客传》
D.履至尊,而制六合 贾谊《过秦论》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一旦不能有,输来期间 杜牧《阿房宫赋》
B.可怜体无比 《孔雀东南飞》
C.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D.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 欧阳修 《与尹师鲁第一书》
B.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C.沛公已去,间至年中 司马迁《史记 鸿门宴》
D.窜梁鸿于海曲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且勇者不必死节 司马迁《报任安书》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班固《苏武传》
火尚足以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有泉侧出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襟三江而带五湖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项羽,下相人也 司马迁《项羽本纪》
予之力尚足以入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虽食,且不下咽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不出,火且尽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无马,乃作此行 欧阳修《与尹师鲁第一书》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司马迁《报任安书》
9.(18)下列对古代称谓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称呼那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时,常常在名字前面加上表示职业的字眼,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