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中值得商榷的翻译和读音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七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5/28 6:06: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134个字。
《木兰诗》中值得商榷的翻译和读音
被誉为“乐府双璧”之一的《木兰诗》,历来都是作为经典课文出现在不同版本的教材当中,不过,文中有些地方的翻译﹑读音却是相当值得商榷的。
一.“唧唧复唧唧”究竟为何声?
有关于这名话的翻译,向来是众说纷云,总的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种。
第一, 认为这是木兰的叹息声,以此来说明木兰此时心事重重,无心织布,才会有“不闻机杼,惟闻女叹息”,的下文,而且,在白居易的《瑟琶行》中也有这么一句“我闻瑟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这里的“唧唧”就是“叹息声”的意思。在此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道理。
第二, 认为这是“蟋蟀”的鸣叫声,说明夜深了,木兰还在织布,由此来证明木兰的勤劳,也似乎有理,但我认为这两种解释都还是不全面的,我比较认同第三种解释,那就是将 “唧唧复唧唧”解释为织布声,为什么呢?
首先,这是比兴手法运用的需要。比兴手法的运用的滥觞可以追溯到《诗经》,在魏普南北朝时更是运用自如,在那时,不管是文人笔下所撰写的诗赋还是田头民间所吟唱的歌赋,都贯用比兴手法。如“乐府双璧”中的另一首《孔雀东南飞》中的开首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就是运用了比兴手法,它托孔雀的“五里一徘徊”起刘兰芝别离时依依不舍之情的兴。而《木兰诗》,中的“唧唧复唧唧”同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由织布不停地发出”唧唧“声来引出一个织布女的形象。起到未见其人,先闻先声的效果,由此来吸引读者﹑听众的兴趣,这如同在戏曲演出前奏的各种乐曲声,它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