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合集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鲁教版 / 初中教案 / 六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3/9 9:48:2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1230个字。

  鲁教版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合集
  理想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能力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德育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时间:3月2、3日
  第一课时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诵读解诗意
  1、在“学生自读——小组品读——学生互读”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朗读课文的标准,请一个学生记录,并把认同率比较高的标准选出来,用以指导学生的朗读
  教师归纳:
  (1)、读准字音
  (2)、把握语调,音律,节奏
  (3)、区分句子中的词语轻重缓急
  (4)、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恰当的语气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②能力目标: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德育目标: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时间:3月4、5日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象征意义的。毛泽东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二、教学新课:
  1、朗读课文
  1)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2)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预习情况,表演自编的朗读剧,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识记字词
  2、整体感知
  ①思考质疑
  让同学们独立阅读,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