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的孩子们》ppt23
- 资源简介:
共12张。有教案,约1460个字。
《给我的孩子们(节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感知孩子们的趣味生活,探寻孩子们的真率天性。
2.品味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表达的憧憬和悲哀之情,以及作者希望保持童真的愿望。
3.链接作者的写作、漫画,探知作者热衷于创作儿童文学的原因,理解作者的真情大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品味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表达的憧憬和悲哀之情,以及作者希望保持童真的愿望。
难点:探知作者热衷于创作儿童文学的原因。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
《给我的孩子们》:“孩子们”是谁?
“我”又是谁?
“我”给了“孩子们”什么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丰子恺先生写在《子恺画集》前的序言,走近丰子恺先生和他的孩子们的世界,更走近丰子恺先生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读文探真
自读课文2-7小节,思考:
1.作者在文中记叙了孩子们的哪些趣事?简要概括
2.你身上或身边也有这样的趣事吗?说出来和同学一起分享吧
3.展开这些趣事,你看到了儿童怎样的性格特点?
4.丰子恺先生对孩子们寄予了怎样的情感?
(过渡)可是再强烈的情感也没有办法挽留时间,孩子们会一天天长大,长大成人。
三、读文揭伪
1.丰子恺笔下的成人具有怎样的特点?(齐读课文第10小节)
2.他们又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呢?这些做法会对孩子造成了怎样的伤害?(浏览课文4-7小节)
3.对于成人的这种虚伪以及他们对待儿童的种种表现,作者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四、读文对比
此时这个世界在丰子恺的心中早已被一分为二,一个是纯真的儿童世界,一个是虚伪的成人世界,两者泾渭分明,作者对于这两个世界的主要情感又分别是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