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11-20课)ppt
- 资源简介:
56张。约11300字。
长春版教材七年级上11—20集体备课
█教材篇章整合
可以说后十课的选材荟萃中外,贯穿古今,体裁多样,内涵深刻。其中包括小说《白色鸟》《最后一课》《大闹天宫》,童话《不会叫的狗》,科学小品文《犀粪蜣》,神话《古代神话六则》,儒家经典《论语》八则,历史散文《晏子使楚》,古代散文《记•铭•说•志四篇》,还有散文诗《傻瓜》。从内容上我把后十课分成心灵皈依、想象世界、仰望先贤、智慧火花四部分。
█关于小说教学的教学建议
不要浮光掠影:不要为了获取信息,进行短平快的阅读。
切忌急功近利:不要为了考试,只选取零散语段。
严禁浅尝辄止:不要为了消遣,只关注情节,忽视历史的厚重性和人文性,否则,学生们面对着厚厚的“大块头”,他们很少会将阅读进行到底的。
█关于小说教学的教学方法
根据小说的特点,在小说教学中一般采取三步骤:即先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接着进而分析人物形象,然后在前两者的分析基础上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我把这个过程概括为以下四点:
1、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2、掌握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抓住环境描写,分析描写作用
4、最后总结概括,得出小说主题
█《白色鸟》
整体把握
清新灵动的诗意语言
如诗如画的审美意境
舒缓轻盈的叙事节奏
些许淡化的故事情节
《白色鸟》是何立伟的成名作,写于1984年,发表于《人民文学》,同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这篇文章的获奖,和当时伤痕文学风行有很大的关系。该文和蒋子丹的长篇小说《辫子》有些类似,透过一些近乎美好纯真的东西去表现那个让人伤痛的年代,没有控诉,没有哀怨,只有缓缓的从容不迫的叙说。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
伤痕文学:
用文学丈量心灵的深度。避开苦难的阴影,用美被破坏,揭示“文化大革命”原来是对美的摧残、对祥和的毁灭和对自由生命的蹂躏。【
本文通过明写两位天真纯朴的少年在河边尽情嬉戏以及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色,暗写十年动乱的残酷、混乱、荒谬、野蛮,使两者形成强烈的反差,于鲜明的对比中,歌唱了美丽的自然、纯真的人性,揭露、鞭挞了文革动乱对纯洁人性的污染、践踏和对美好生活的破坏,揭示了那个时代的悲剧。作为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孩子,在他们心底还保留着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的美好情怀、幻想与生活乐趣。所以教师可以把着眼点放在感知“白皙少年”和“黝黑少年”几乎游离于那个时代之外幸福玩乐的独特感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