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教学设计方案1
- 资源简介:
约4550个字。
《行道树》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依据】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散文。(《行道树》,张晓风)
【主题思想】
作者张晓风采用“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方法,借行道树的自白,表现了奉献者的胸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设计思想】
《行道树》是一篇满含着哲理与情感的优秀散文。文章篇幅短小,主旨突显,比较容易把握,加之又是自读课文。因此我采用“学生自学为主,书写读后感言,教师选择重点进行点拨”的教学策略。尽量地把研读、表达的权利交给学生。通过我的引导,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社会现象来解读文本,感悟出生命存在的价值,以及如何在奉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样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感知文章的内涵,理解行道树这一奉献者的形象,引发学生去思考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精心品味文章中形象而又深刻的语言。
2、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以及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培养环保意识;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正确看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教学重点】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品味语言,走进行道树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主旨,理解奉献精神,培养奉献意识。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对话互动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现实,对比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漫步在街头,会看到街道两旁种着许多树,我们叫它“行道树”,它是我们的朋友。你有没有特别去关注过他们呢?(简单回应学生的发言)然后联系现实,用一组反映原始森林和城市中树的生活环境的图片,播放反映城市污染的视频,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行道树的话,有何感想?(如有学生回答的话,应该予以简评)
那么,大家想不想听听它们的心里话呢?好,下面让我们跟着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的脚步,一起走进行道树的内心世界,倾听它们的诉说。
二、解释课题及简介作者。(由学生利用多媒体完成)
1、学生介绍关于行道树的常识。
明确,学生介绍的资料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行道树是指种植在各种道路两侧及分车带树木,它们的分布非常广泛,作用很大,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