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桅船》教案2
- 资源简介:
约2530字。
《双桅船》教案2
课题:《双桅船》
执教年级:高一
学生分析:朦胧诗的意蕴丰富却抽象,看似浅显实则深奥,对高一学生而言确有一定难度。但是若予以恰当引导,再结合作者自身境遇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一定会对字里行间隐含的深情有所体悟,感受到意象的妙趣。
教学目标:
1. 概括性地了解朦胧诗,知道能够从不同角度解读《双桅船》的主旨。
2.找出文中的重点意象,理想各意象的含义。
3. 体悟第二自然段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1.从不同角度解读《双桅船》的主旨,特别是爱情诗和哲理诗这两种主题解读。
2.找出文中的重点意象,理想各意象在各种解读中的代表义。
教学难点:
1.体悟第二自然段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媒体:PPT、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应对方案或其它预设 教学媒体 教学时间
从不同角度解读《双桅船》的主旨,能够自圆其说 请学生朗读全诗,边读思考“你对这首诗主题的理解或者说这是一首什么诗” 朗读课文并思索 5分钟
提问上述问题 可能有学生回应教师或低头不语 若大部分学生低头沉默,教师需给与提示:“是爱情理想诗、游子思乡诗、人生哲理诗、抒情言志诗还是其它什么类型” PPT
可点名请学生回答,引导其各抒己见 会有很多种意想不到的回答;抑或学生无法理解诗的主旨 若有多种解读,教师要让学生自圆其说,比如询问“哪些语句令你得出以上结论”等;
若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则提供爱情诗和哲理诗两种选项
将学生的多种理解一一板书,对新奇有理的想法予以赞扬,对难以服众的说法既要肯定学生的想象力又要指引其继续思考 板书
概括性地了解朦胧诗,知道其通常包含着丰盈立体的意蕴 请学生看课文思考练习第二题,引出“朦胧诗”的简要介绍,并解释之所以能从不同角度诠解文本正是朦胧诗的特点所在 领悟或提出质疑 进一步解释文学的多样性,“即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通过形色各异的诠释而葆有了生命力 3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