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2730字。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意象和沉郁、凝重而内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2.理解中国的苦难和诗人“深沉的爱”的内涵。
教学方法:
情境法,探究法,问题法。
【课前预习】
1.朗读全诗,整体感知。(注意生字和生词,可查字典。)
2.思考:诗中刻画了哪些主要形象?最触动你的是哪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及背景:
由播放艾青诗《我爱这土地》视频,引出“土地”这一意象的内涵,让学生了解艾青诗歌的基本风格,并让学生在深情的朗诵中,快速进入所学诗的氛围。
由《我爱这土地中》的“被暴风雨打击”等诗句,引出历史背景。展示历史资料和图片。由历史背景,进入本诗。(板书题目、作者。)
二、把握感情基调,赏析诗歌形象,理解民众苦难。
1.首先,大家快速浏览全诗,看一看,哪两句反复出现?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啊……
由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土地具有怎样的特点?能用诗中的词概括一下吗?
板书:寒冷 封锁 (如学生回答合适,尽量用学生的回答。)
找同学读。(寒冷,沉重,压抑的,放慢语速,声音低沉,如不理想,老师可以范读。)
2.中国的土地被雪覆盖,被寒冷封锁,是寒冷的,是沉重的,那么雪,又指什么呢?
【明确】苦难。(结合背景加以解释)
总:第一节点明了诗歌主要内容,中国的苦难,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沉重的,寒冷的,压抑的,窒息的。全班朗诵第一节。
3.诗歌的其它诗节呢,则通过刻画一系列形象揭示了中国的苦难,大家找一找,都有哪些主要形象呢?
【明确】风,农夫,“我”,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