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40字。
探索学生评语改革之路
柳州圆湖小学:马国云
近年来,我在学生评语方面进行了改革,在评价内容及特点、评价方式、评价结果、评价原则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特别是在作为集中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操行评语方面,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一改以往学生操行评语的“死板板、八股式,冷冰冰,训教腔”的俗套。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欢迎、支持和赞同。
一、规范主体行为,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为了规范评价主体的评价行为,我们做到了“四体现、四忌”,从而提高了评价的有效性。
1、同学评价—体现团结、进步,忌报复。同学之间每天朝夕相处,彼此都很了解。所以同班同学是重要的评价人员。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对全面客观地了解某一学生很有帮助。但是小学生年龄较小,认识水平相对较低,对同学的评价往往停留在一时一事,很难做到准确公正,甚至有的同学为了某事在评价中对同学进行报复,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工作。教师把需要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的内容及标准讲给同学听,使全体同学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每学期对本班同学评价三次,班主任再根据每个同学的评价结果,做个别同学的思想工作,这样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效果明显。
2、本人评价—体现正确、合理,忌片面。学生个人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回顾检查自己,逐步形成客观评价、自知、自省、自控的能力。评价过程中,学生往往走向极端。有的学生对本人的评价偏低或偏高,一律是合格或优秀,看不出进步的痕迹,而且与老师、同学的评价尚有差距。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这些学生有了自知之明,能善于正确、合理地评价自己。
3、家长评价—体现公正、无私、忌袒护。在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家长的评价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学校评价的一个延伸和补充,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个结合点。实现家长的客观评价,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首先,利用学期初家长座谈会。由班主任介绍评价的重要意义及评价的内容。其次,利用期中的家长座谈会,一方面把家长评价存在的问题讲给家长听,以利于不断完善家长评价制度;另一方面引导广大家长不能为评价而评价,而是应该通过教师的评价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与学生的校外表现做对照,发现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如实在评语中加以反映,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一年来,家长在评价学生过程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同时也避免了家长袒护学生的现象,提高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水平。
4、教师评价—体现科学、全面,忌偏颇。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突出体现在教师是评价标准的解释者、新增评价项目的设计者、评价过程的组织者、评价结果的处理者,同时班主任还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客观上要求教师的评价既要科学、全面,又要做到不偏向某个学生或某些学生。
在思想品德素质的评价中,班主任把对学生的评价工作与班工作计划紧密结合起来,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为评价创设情境。学期初、中、末共评价三次。通过教师导评、学生自评和互评达到激励的目的。在身心健康及劳动技能素质的部分内容评价中采用思想品德的方法进行。在心理健康情况的评定中,教师的评语参考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等各方面的意见,充分研究小学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