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语文试题(三)(全国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3/9 20:28:5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题,约11780字。

  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全国卷(三)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1卷第(ll)题~第(12)题为选考
  题。其它题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做选考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一种犀利的观点认为,无智和无趣是中国当下文化两个最主要的特征。我以为不无道
  理,这种观点同样契合当下的散文写作。无智,就是指文章按照别人的思路来写作,没有自己的
  精神发现;无趣,就是指文字没有温度,文章里面很难生长出令人G生暖意和美的东西。
  中国是一个散文大国,自先秦以降,直到晚明小品,出现了无数令人称道的名篇。后来八股
  文一统天下,用一色词章占领文坛时,古文走到了绝路。白话文的先驱者们希望找到新的智慧
  的表达方法,为汉语写作开掘新的可能。1917年白话文兴起,胡适等入开始提倡白话文写作。
  直到上世纪30年代,众多民间沙龙和社团活跃文坛,它们有不同的美学追求,所创办的报纸杂
  志也各有特色,文学写作的多样性就此出现,也涌现一大批有智性的作家。1949午瞄后的一巽
  时间,散文写作受到一些制约,直到80年代有所改善。近几十年,散文写作较为老实、温吞,辞
  章也不乏优美之处,但往往缺少智慧的表达。
  在我看来,文章若想写好,除了作者的天赋和感觉,智慧和学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总的来
  说,芰军菜寄缺失砉三,二是具神思,=是能兴感,三是有美质。学者因兼具智慧和学养,其为文
  便兼备自由神思和美质,我称之为学者之文。现当代的学者之文有很多代表,如王国维、陈页
  恪、冯友兰,到后来的钱锺书、黄裳,我们都能在他们身上感受到学者之文的精挫之誊。除尊之
  外,朱自清、俞平伯和废名等人也都属学者为文。都在有意地找寻属于自己的智慧的表连万式。
  ‘而这种趣味和智性,对民国时期的散文以及后来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7常大的。学者之文
  侧重于个人G灵的凝视,着重于纯粹审美和静观的写作。其中智性的凸显,标志着智性散文开
  始出现。当代“智性散文”的形态具体怎样,目前还很少有人界定。我给“智性散文”作了一个可
  以继续丰富的定义+即以感性方式呈现认知世界和表现自我的诗化智慧。这方面的代表有钱锺
  书、唐搜和吕叔湘,,
  用智慧来写作的作家,情况比较复杂,作家里面有深厚学问的是少数,大部分是仰赖自己的
  天赋和生活经验来写作。其中一类有学问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可以归到学者之文,如钱锺书的
  《围城》,非常优美.但实际上是学者的叙事语态。另一类作家,是发自内心自然流淌出来的,与
  学术的关系若即若离,巴金、萧红的散文都是这样。萧红的散文甚至是天籁,完全不仰仗中国古
  代文学的修养,是东北黑土地上。灵和上苍交流碰撞而成的特殊文本,直到今天,她的写作依然
  受人称赞。这些都属于作家之文。它是靠天才、靠生命内延的丰富性以及对丰富性的深切打量
  和咀嚼产生的,一个时代不过几个这样的作家而已。
  中国几千年文章的发展之道,非常讲究文章学的内涵。文章学讲究写作的起承转舍,及其
  内在规律。以上谈及的学者们对文章之道有自己的会。之处,所以每每下笔,辄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现在很少讲文章学了,“文学”的概念与“文章学”也相去甚远。后来由于战争、革命,提倡大
  众文化,鼓励一般作家的写作,学者之文便越来越小众,成为象牙塔的一部分,不得不说,这是文
  学发展的不幸。    .
  (节选自2014年07月22日《人民日报》)
  1.下列有关“无智与无趣”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j
  A.中国当下文化两个最主要的特征是无智和无趣,作者认同这种观点,提出要写智性散文。
  B.无智即写文章无自己的精神发现;无趣即文字写作没有温度,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C.无智和无趣非常契合中国当前的散文写作,要改变文学创作现状,就得告别无智与
  无趣。
  D.学者之文力避无智与无趣,其作品兼具智慧和学养,兼备自由神思和美质,能感受精
  妙美。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
  A。改革开放后。中国散文创作少了一些制约。散文写作较为老实、温吞,出现了 一些辞章优
  美的作品,但一般缺少智慧的表达。
  B.散文创作者要具备一定的智慧和趣味.而趣味和智性对民国时期的散文以及后来中国
  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可忽视。
  C.想写好文章,须具备三个不可缺失的条件,一是具神思,二是能兴感,三是有美质,但如
  今中国还没有此类作家及作品。
  D.有学问的作家其作品能归到学者之文。他有学者的叙事语态,一些作家之文与学术若即
  若离.其靠天才靠生命等来创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的现状特征就是无智,无趣,也就是说中国的文章没有作家自己的精神发现,
  文章里也没有令人心生暖意和美的东西:
  B.追溯历史,中国曾是个散文大国,出现了无数散文名篇,后来八股文一统天下,古文衰
  落,白话文兴起,出现了很多有智性的作家。
  C.现当代的一些学者教授创作学者类文章,都能在他们身上感受到学者之文的精妙,他们
  都在有意地找寻属于自己的智慧表达方式。
  D.要想写好文章需要有一定的天赋和感觉.智慧和学养特别重要,但真正用智慧来写作的
  作家情况复杂.大多依赖经验和天赋写作。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柳元景,字孝仁,河东解人也。少便弓马。数随父伐蛮,以勇称。寡言有器质。荆州刺史谢
  晦闻其名,要之,未及往而晦败。雍州刺史刘道产深爱其能,元景时居父忧.未得加命。会荆州
  刺史江夏王义恭召之,道产谓日:“久规相屈,今贵王有召,难辄相留,乖意以为惘惘。”服阕,迁义
  恭司空行参军,随府转司徒太尉城局参军,太祖见又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