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00个字。
谈汉字字形的识记
“识记现代汉语字形”体现要求使用规范汉字,即不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不规范的简化字及不写错别字。历年高考试题中此项考查都是辨识词语或句子中的别字,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笔划写错的字,则是在作文等题中扣除分数。
错别字的产生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
1. 同音、近音之误。汉字中有不少声旁相同而读音也相同或相近的字,这类字最容易混淆。如“国藉(籍)”、“惦(掂)量”、“针贬(砭)时弊”、“贪脏(赃)枉法”。还有些同音字,尽管字形并不相似,但用在词语中意思好像还说得过去,也很容易混淆。如“穿(川)流不息”、“一愁(筹)莫展”、“人才汇(荟)萃”、“鸠占雀(鹊)巢”。
2. 形近之误。如“修茸(葺)”、“戎(戒)备”、“相形见拙(绌)”、“不落巢(窠)臼”。
3. 相随之误。汉语中有许多双音词是由部首相同的字构成,受这类词形体特点的影响,有的人在写某些双音词时常误把两字的部首偏旁“统一”起来:(1)后随前改了部首偏旁。如“粉粹(碎)”、“清泠(冷)”;“规矩”的“矩”左边也写成“夫”,“辉煌”的“煌”左边写成“光”。(2)前随后改了部首偏旁。“鞠躬”的鞠左边写成“身”,“模糊”的“模”左边写成“米”。(3)相互影响而增添部首偏旁。“洗刷”写成“洗涮”,“切磋”写成“砌磋”,“安排”写成“按排”,“疲惫”的“惫”加上病字旁。
4. 细处之误。“承”字中少写一横,“膏”字漏写下面的“口”,“券”字下面写成“力”,“亏”字第三笔写出了头。
例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1年全国高考题)( )
A. 戳穿 力挽狂澜 暖昧 食不果腹
B. 震撼 融汇贯通 喧嚣 响彻云霄
C. 深奥 死不瞑目 气慨 雍容华贵
D. 凋蔽 哗众取宠 辍学 愤世嫉俗
2. 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2001年春季高考)( )
A. 三天的时间里,把栏目标志、片头改过来又改回去,这在央视的历史上是决无仅有的。
B. 音乐界、教育界一些知名人士大声急呼:让好儿歌尽快走向我们的少年儿童。
C. 如果那里的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引进几个人才也是杯水车薪,无计于事。
D. 这一带山清水秀,没有任何污染,是人们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