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课时,约6100字。
综合性学习我说鲁迅
黄素娥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故事、生活和前人的评论文章。
2.通过了解上述材料,深刻地了解鲁迅先生。
3.以先生为楷模,激发学生为国为民的奉献热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1.把学生分成四组,组织学生阅读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
2.学生通过网络查寻,结合自己的阅读情况,撰写读书心得。
提供可思考的点:(1)从中学教材中的鲁迅作品看鲁迅先生;(2)鲁迅先生对当今社会的影响;(3)文人眼中的鲁迅先生;(4)亲人眼中的鲁迅先生。
教学地点
有条件的可以在网络教室。
教学导航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鲁迅先生已经逝世69年了,我们更为深切地怀念着这位在整部中国历史中间都显得异常杰出的人物,对于他不断提升整个民族精神文化素质的深刻思想哲理和高尚审美情操,更是充满了一种崇敬和感激的心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评论一下鲁迅先生,各位同学可以自由结合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先给大家20分钟检索资料和讨论的时间,内容可以是你读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说说作品内容,谈谈读后感;或者是介绍鲁迅先生的一段生活,或者是一个小故事,然后就此谈谈你对鲁迅的评价,比如鲁迅的思想、人格等;也可以介绍评论鲁迅的文章,转述评论者的观点,阐明你的态度。然后每一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交流。
二、交流研究心得
示例一:随着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祝福》等鲁迅文章的篇目在增多,作为一个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的鲁迅形象也日渐丰满地出现在我面前。我佩服他的才华横溢,他的大无畏,却仍然没有真正了解他这个人。我远远地仰望,感觉他的神秘,为什么他总能那么锋芒毕露,坚毅不屈,义无反顾?为什么他有着从不退缩的超强意志和旺盛精力?一直以。来,我总觉得他比常人多了些什么,始终支撑着他高举那支犀利的笔战斗。鲁迅当然是个普通人,他有七情六欲,有秉性与癖好,包括悒郁和太偏激的气质。可他却以先哲般的思想和穿透性的洞察力,走在时代最前沿。他的一生几次高扬几次沉沦,但他的不凡与深刻正源于他的沉沦。从辛亥革命失败到五四运动,中国各派政客粉墨登场,中国社会正经历一场变革。文化界亦是喧嚣动荡,而鲁迅却站在时代的边缘冷冷地注视着。他选择深居简出,研究历史。他的沉默并不是真正的冷漠,而是酝酿与等待,等待时机的到来、爆发的时刻,发出迫于自身真实需要的呐喊,发出时代的最强音。他甘愿寂寞,虽然寂寞如同一条大毒蛇,一天天地长大,缠住他的灵魂;他只能孤独,因为孤独在当时的背景下即是“独醒”。鲁迅一直对“蚁群般的”人群有深刻的不信任。在他的文章中常有描绘愚昧麻木的群众。他曾说:“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张桌子,改装个火炉几乎也要出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深深压抑着鲁迅的庸众使他直至晚年还在慨叹“独战的悲哀”。然而正是由于他跳离了芸芸众生,超越了自我和历史,他的挣扎与反抗显得更彻底,立场更坚如磐石。鲁迅以惊人的冷静带着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