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年5月号第1辑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作文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5/19 15:36:25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5530字。

  2015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年5月号第1辑
  整理 fcs2002
  1. 无知的歧视才是最可怕的“乙肝病毒”
  2. “以生为本”怎能遭遇“无能为力”?
  3.电话诈骗何以敢在局长头上“动土”?4
  4.“部门利益”何时不再是改革阻力?
  5.景区何时摆脱“门票经济”依赖?
  6. 律师“碰瓷”不能查清了事
  7.政府信息公开也是一种“大数据思维”
  8. 旅行社的票从何而来理应明确交待
  9. “尾气检测”怎么成了“金钱检测”
  10. 终身追责专治“期权腐败”
  11. 削减文艺评奖让文艺不再“名利”
  12.高龄农民工何以慰藉残破的夕阳
  13.“应急车道之堵”验证救护惩戒机制效力
  14. 治理不合理低价给旅游市场吹来清风
  15. “雷人安全标语”有违文化安全
  16. 最大的伪装是对权力的“伪监督”
  17.霸气“恶导”是如何炼成的?
  18.边界越清晰,规则意识越易养成
  19. 15元米饭,到底公道不公道
  20. “路培国一游”考验旅游新政效力
  1.无知的歧视才是最可怕的“乙肝病毒”
  堂吉伟德
  吴昕怡 女,福建福鼎人,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大一学生,2015年4月10日,她在学校单间宿舍烧炭自杀。在学校的一次义务献血之后,2014年12月6日,她被查出大三阳,系乙肝病毒携带者;今年3月7日,被安排进单独的学生宿舍居住。(4月30日《新京报》)
  尽管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大多是“血液、性交和母父婴传播,以及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密切生活接触传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处一室、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然而,基于对乙肝知识的不了解,以此由此产生的歧视,才使得乙肝携带者被视为异类,甚至被当成“不可接触者”而受到排斥,让其背负了过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在被人为孤立的情况下,被社会抛弃者若心态不够坚强,其就可能会选择一条不归之路。
  歧视来源于恐惧,恐惧又来源于无知。因为对乙肝的认识不足,从而才有了“谈之色变”的恐惧,并对乙肝病毒感染或者携带者避而远之。很多人歧视乙肝或者艾滋病患者,就是基于对这种病症的认识不足,对其安全性没有把握,于是采取了“一概拒绝”的方式,人为将其孤立起来。比如学校让感染乙肝病毒的学生住单间,保护反成了最大的伤害。这种如同瘟疫的隔离,也意味着将其作为一个异类,被限制在主流人群之外。
  科学素养不足是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无知的恐惧,无孔不入体现在各个层面,即便连公共政策的制定都不能脱离窠臼。包括政府在内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比如招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人员,都对乙肝携带者或者患者给予了拒绝。当然,这样的恐惧与认识,并非与生俱来而属于医学上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只有以此结论作为基础,然后才能开展常识性的宣传和普及,让公共政策迈出第一步后去实现破题。
  这就要求公共政策必须具有“先知”的超前性,在没有证据证明其危害性的情况下,不能以“有可能存在传染”,而在政策制定上出现偏差和歧视。虽然像女大学生这样自杀的案例还不少,但公众对于乙肝的认识发生了改观,却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人由之前的抗拒者而转身为呼吁者和接纳者,同时政策层面也悄然发生了改变,比如在高考、公考和就业方面,“不得强制要求检测乙肝项目”已成一种规制,并以此推动了整个社会观念的迅速跟进。
  但必须承认,根深蒂固的偏见要得到消除和改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还有待于做好长久之功。而要从根本上消除歧视,还得从解决无知和消解恐惧上下功夫。因而,进行医学常识的普及,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依然是解决乙肝、艾滋病歧视的根本路径,也是实现权利平等,让每个人都免于恐惧的最终出路。
  2. “以生为本”怎能遭遇“无能为力”?
  郭文婧
  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毕业的刘佳拿到了毕业证书和学历证书,可她通过自己的身份证号在网上查询,却找不到任何相关信息。原来学校录取她时采集的身份证号有误,是个错误的身份证号。毕业证成为一张废纸,找工作屡屡碰壁。学校也为她着急,可是表示无能为力,无权修改信息。(4月23日《法制晚报》)
  这年头,谁都不想摊上事儿,高校也不例外。对于已经毕业了的学生,除了可以沾光的荣誉,或者以校友身份捐款,面对因毕业证书和学历证书信息错误而焦急万分的学生,学校的“无能为力”四个字,呈现了“常回母校看看”的几多虚伪、几多矫情。反正,生育我们、养育我们的母亲,几乎在任何时候,都是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做孩子之所需,即使是真的无能为力,也不会忍心将“无能为力”破口而出。
  错误总是需要改正的,办法也一定比困难多。是的,高校确实无权随意修改学生的毕业证书和学历证书信息,但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是有权修改的。教育部要进行修改,也得首先确认以前采集的信息确实有误,需要从源头提供证明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就读的高校,不仅有义务告知学生更正的程序,更有义务协助学生提出申请和提供相关证明,怎会“无能为力”呢?
  明知可以为,却告知学生“无能为力”,其中的缘故是什么呢?按照笔者所熟悉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的工作,学生在高校就读期间,至少有三次可以发现和更正错误信息的机会。第一次是新生入校后的入学资格复查,发现错误后,学校会及时与学生生源地省级招办复核,省级招办负责办理并补报教育部更正,并将复核结果及时反馈学校。第二次是新生正式取得入学资格后,学校要通知查询校对学籍注册信息,第三次是毕业前的图像信息采集、毕业资格审查与毕业生信息核对,发现有误,都可提出来要求更正。
  刘佳同学的身份证号,除了前两位和生日数字无误之外,其他均是‘0’,学校在入学资格复查时,理应发现这个疑点并进行复核。该发现却没有发现,这一个细节实际上已经反映出学校相关工作的“认真”程度,我们也可以估计学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严重程度,我们也就明白了学校“无能为力”的原因所在,就是学校不愿意承认工作疏失,更不愿意承担因工作疏失造成问题的责任。
  当然,由于该身份证号码来源于录取时招生部门采集的考生有效身份信息,在刘佳同学高考报名、打印发放准考证、高考证件信息核对等环节,也理应发现错误并进行更正。要更正刘佳同上的错误信息,也少不了高中就读学校、教育局、招办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