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522字。
太阳•月亮•星星•亮点
——锤炼作文的语言
黄素娥
训练目标
1.理解语言亮丽与作文的发展等级的关系,首先要关注作文的内容健康、材料新鲜、形象生动。
2.初步体会修饰语言的几个方法,养成搜集、锤炼语言的习惯和敏感。
3.通过对修饰语言的训练,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一课时导练,一课时作业。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孔子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他强调了文采对表达效果的重要性。江苏省语文高考阅卷组组长何永康先生说,作文一定要有吸引人的地方,“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考生平时习作中有意识地追求,考试中熟练地“包装”一些语句,弄出几颗明亮的“星星”,会使自己的作文生色,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取得好的成绩。
二、文采训练
如何使作文让读者的眼睛为之一亮,令人意荡神驰,感到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呢?
增添点文采。请大家说说看,你认为文采是什么?
示例1:“格调高雅、语言动人”是文采。“高雅”指材料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品位档次较高,思想内容健康。2000年高考,一名考生虚构了一个皇帝选妃子的故事。“我”高高坐在金銮殿上,众大臣献上无数女子,胖瘦高低不一,“我”不知哪个为美,于是各位大臣争相陈述自己所献女子的美之所在。“我”挑肥拣瘦一番,最终兼收并蓄。这个故事的格调未免太俗太低,缺乏时代和现实生活的气息。
示例2: 我赞成这个观点,2000年有一篇考场作文,其中一段材料用得非常好,原文是:。对历史人物项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是责备项羽不能忍辱负重。‘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拔山力尽乌江水,今日悠悠空浪花。’这却是感叹项羽少有的英雄气概。‘乘运应须咤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君王自起新丰日,项羽何曾在故乡。’这又在感叹项羽的目光短浅。可见,对同一历史人物,从不同角度分析,可以有不同的传说,应该说这些结论还都有道理。”对待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项羽,作者巧妙地引用三首古诗,来说明后人的不同看法、评价。其中,有历史,有文学,文化含量高,飘逸浓郁的书卷气,且文采洋溢。
示例3:我觉得幽默也是一种文采。生活中,幽默的人到哪儿都受欢迎,幽默的语言则代表着一种智慧。我看过这样的一段文字,非常喜欢。“就像北京人吃臭豆腐,爱它的一天不吃就寝食难安,睡不着觉.有了它就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讨厌它的恨不得百米开外捂住鼻子,绕道而行。并且皱鼻子瞪眼睛比看到恐怖组织还紧张,仿佛别人打开的不是四四方方的玻璃罐,而是携带炭疽病菌的邮政快件。”作者十分巧妙地运用了极富时代特性的新闻和广告语,风趣幽默而又极其传神地写出了两种人对同一事物截然不同的态度。
示例4:我觉得在写作过程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化抽象为具体也是一种文采,这样可以使语句深入浅出,含蓄隽永,斐然成章。我读过这样的一段文字,通过形象思维,巧妙的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并且意蕴深厚,耐人品味,堪称警句.使文章顿生光彩——
生活是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
生活是美酒,会喝的说它甜,不会喝的说它苦;
生活是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
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欢乐。
示例5:我认为文采还是自己知识的展现,比如有一篇题为《我与书》的文章,其中一个段落写得很美:“18岁的我爱读书。不知何时,儿时的嬉笑已成了回忆。当有些人沉溺于网吧,有些人热衷于神聊,日暮灯下,我却端坐捧读,为屈原壮志难酬扼腕不平,为朱自清的朴实自然感动不已,驻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跟着三毛迷路在撒哈拉沙漠,听张爱玲讲那30年代的旧上海的往事,我倾听。旷野的呼声”喧哗与骚动”,看见“伊豆的舞女”,感受“百年孤独”。我总会有陶醉之情,久久不愿暂别,直至夜阑人静。没有渊博的才识怎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正像苏轼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