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15级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6/1 9:34: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7150字。答案扫描。

  高2015级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第1至5题、第7至9题为选择题,24分;第6题、第10至21题为非选择题,126分。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5题、第7至9题时,务必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第6题、第10至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针砭  迫不及待  闹别扭biè    弦外之音xuán
  B.订正  旁征博引  冠名权guàn   没齿难忘mò
  C.缅怀  闲情逸志  豁出去huō    相机行事xiàng
  D。真缔  风清弊绝  起内讧hòng   靡不有初mǐ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地理位置上,阿尔山正好处于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和蒙古草原四大草原的交汇处。
  B.乡下人最爱走亲戚,好像不走亲戚,人就偏离了社会、离群索居了一样,逢年过节,非得去走一趟亲戚不可,跟亲戚“说道说道”。
  C.人们愿意拥有、佩戴宝石,不仅是因为它的美学装饰价值,更重要的是人们相信它具有一种不可理喻的神奇力量,使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D.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小小的失误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做大事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3.依次填入下边三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崇高而又扎实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今以后,他的声名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
  (2)他知道夫人经过长途飞行一定饿了,所以当夫人走下飞机,他便把一件精
  心准备的礼物送上去,礼物很朴素,却也很独特——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树长得细长,笔直,它们是冬季世界的皮肤、面容和骨架,默默的强
  大,__________________。
  ①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
  ②这座雄伟的纪念碑由金刚岩层堆积而成
  ③一块用纸巾包裹着的烤地瓜,上面插着一朵从路边摘来的小花
  ④一朵从路边摘来的小花,插在一块用纸巾包裹着的烤地瓜上面
  ⑤一如书法中骨力道劲的柳体字
  ⑥一如古代将军壮硕伟岸的身躯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4~6题。
  “国学”是中西文化交流与互动的产物,其名缘于“西学”,后因国势蹇滞而沉寂,近十多年来随着中国之崛起又重新喧腾。“国学”研究,基本上是用西学的眼界和方式来整理古代的典籍材料,即所谓“国故”之学。这种书斋化、典籍化、材料化的状况,已经与现实的生活脱钩,远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社会与文化水乳交融的情景。所以,单从学术形态的转换来讲,“国学”实际上扮演了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化演进的中间角色,是旧学问向新学术过渡、中学向西学看齐的中介形式。
  按理说,在新的学术形态已经确立的情况下,国学这一过渡性的中阃环节应当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其“出场”的特定历史背景已经消失了,它的含混性也不能适应当今学术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那么,眼下的“国学热”又为什么会出现呢?究其原因,略举大端:其一关涉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国学热”可以说是对以往数十年几代人蔑视传统、践踏传统之社会风气的强烈反弹。其二关涉中学与西学的关系。长期的“臣服”与“依傍”,唯西方文化之马首是瞻,造成了严重的“失语”状态和创新能力的低下,这成为当代人的心病,故借“国学”之名以图范式之扭转。其三关涉全球化时代所特有的身份认同焦虑。既有百多年来民族主义情绪的延续,也有文化同质化之挤压所带来的新的困顿,倡扬“国学”成为突显自身主体性的有效方式。所以,此时的“国学”之崛起,并非讲堂上的喧闹,而完全基于现实的要求,和世界变幻的风云、时代发展的脉搏跃动在一起的。这也就远远超出了学术研究所能涵盖的范围,比之学术化的中国哲学学科来讲,它的涵容度、复杂性和现实感,都要大得多.   
  近些年来,“中国哲学”的身份性被反复质询,原因在于研究范式的过分西化及其依傍性,人们越来越不满意于这过分“冰冷”的研究,而强调“同情的理解”,试图将中国人的生命世界和生活实践植入到相关的理论当中。这样,“国学”的出场,似乎可以补偿原有的中国哲学研究之缺憾,强化民族文化的特征,这就部分地形成了国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对峙局面。注重中国思想之民族特色,就会批评纯哲学的方式;而坚持中国哲学之现代性,就会强调基本的学术规范和要求。
  但国学研究并不能代替中国哲学研究,这是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看法。从历史来讲,传统学术也是不断更新与变化的,思想与文化的进步靠的是突破与创造,而不是泥古与守旧。就现实而言,中西文化的深度融合已是不争的事实,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从形而下的器物世界到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哪里没有西方的影子?任何剥离的想象都只能是事倍功半甚或徒劳无功的。重要的是寻找各自的位置,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交互为用,并行不悖,形成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合力。退一步来讲,国学也不是要回到传统形态,从理念到方法,国学都不可能完全去除现代化的印记。而当前的中国哲学研究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典范的转移,更多地融入了传统的特点,与所谓“国学”的距离越来越近。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即“国故”之学,其名缘于“西学”,是中西文化交流与互动的产物。
  B.“国学”具有传统的社会与文化水乳交融的特点,它的产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C.“国学”一度沉寂,与它在学术形态上新旧过渡中西交织的含混性有着极大关系。
  D.“国学”的崛起完全基于世界风云变幻和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与学术研究无关。
  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国学”与“中国哲学”关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所包含的内容远远超过中国哲学,但国学研究并不能代替中国哲学研究。
  B.在思想的民族性上中国哲学不及“国学”,在学术规范上“国学”不及中国哲学。
  C.“国学”与中国哲学各有其优势和特长,既相互对峙,又可交互为用,并行不悖。
  D.如果“国学”融合西方文化,中国哲学融入传统特点,二者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6.从文中看,“国学”在当下社会有哪些价值?你认为“国学热”现象将会怎样发展?请说明理由。(5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9题。
  武宗正德六年春正月朔,江津贼曹甫自称顺天王,围攻县治,佥事吴景被杀。巡抚都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