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年6月号第7辑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作文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6/22 21:08:0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712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年6月号第7辑
  整理:fcs2002
  1.召唤出死刑就能灭得了人贩子?
  2. “城中看海”追问城市良心去哪儿了
  3. 所谓香艳谈资,终究是受害者的苦难
  4. 社保捆绑工资,说好的适当下调呢
  5. 别让繁琐审批成为龙舟赛的“梗阻”
  6. 网络营销不能挂羊头卖狗肉
  7. 莫让留守儿童成为变相孤儿
  8. 留守问题不容再“停留、保守”
  9. “网络端午”开启“线上线下过中国节”时代
  10. 以屈原精神砥砺品格锤炼党性
  11. 大学生应该补上毕业消费这堂课
  12. 别让“建议涨薪”沦为春梦一场
  13. “父亲节”的“父亲”不该孤独
  14. 纪检干部:强化四种意识除“四气”
  15. 北京为失独老人建养老院,值得点赞
  16. 端午小长假,盘点就怕“无文化”
  1.召唤出死刑就能灭得了人贩子?
  邓海建
  6月17日,一个关于“人贩子应不应该判死刑”的话题,在微信朋友圈蔓延,经过十几个小时持续发酵,转载或评论该话题的网民不计其数,大家纷纷留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拐卖人口导致一个家庭的破碎,人贩子令人深恶痛绝。然而,对人贩子的惩罚是不是应该判处死刑、死刑真的能够抑制拐卖人口的犯罪吗?这些问题,众说纷纭。(6月18日《深圳晚报》)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乌合之众”。当舆论风暴裹挟感性抒情汹涌来袭,一不小心,就会掐灭了理性的念头。譬如突然之间,17日的微信朋友圈被“支持人贩子全部死刑”帖子刷屏了。新一轮的“是中国人就转”、“是妈妈就转”,以撕心裂肺又感同身受的姿态,仿佛自带追光灯与背景音乐,瞬间点燃了“良知者”的激愤。
  然而,惩戒人贩子的公义,恐怕不能以《失孤》中寻亲父亲的角度去裁量。客观公允,是世道人心的标准。那么,我们常说人贩子“该死”,其实就像我们诅咒堵了消防通道的私家车“不得好死”一样。这种“该死”,更多是道德层面的泄愤,而非亲手拿凶器去千刀万剐的快意。
  “天下无拐”,这是人间臻境。这些年,究竟有多少孩子被人贩子拐卖?眼下并无确凿的证据。此前有数据说,中国每年失踪儿童不完全统计有20万人左右,其中成功被找回的大约只占0.1%。对此,公安部打拐办主任曾回应称,“这些数字纯属谣传。目前儿童失踪被拐基本都发微博,会有网友立刻转发给我,看看我的微博,发案很少。”而最高法提供的数据称,2010年至2014年,全国各级法院审结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7719件,对12963名犯罪分子判处刑罚,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死刑的7336人,重刑率达56.59%。如果儿童被拐案件本就——发案少、量刑重,再横加个“死刑”,有必要吗?
  关于死刑存废,即便在法理上,历来也是争执不休。专业辩争是学者们的事情,以下几个维度,起码可以从常理常情上思考:一则,《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换句话说,面对最罪无可恕的杀人恶行,刑法从没有默认“杀人必死”的逻辑,那么,“人贩子必死”合适吗?二则,动辄用死刑来威慑人贩子,这种暴戾思维亦非法治逻辑的本意。公共治理的现代化,绝非从国家制度到立法机关、立法理念,都去增益刑罚的处罚强度;相反,却是在文明进程中,通过法律之外的制度设计、教育疏导,泯灭罪恶肇因,真正防患未然。还是那句老话,“徒法难以自行”。就譬如信阳男童事件,找个没丢的孩子都千般不易,空有刑罚,执法效率就无须考量了吗?
  更可怕的,是一旦“人贩子必死”成为现实,那将是置千万被拐孩子于极端凶险境地。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时所言,“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按秦律,戍边迟到就死罪。反正,迟到是死,造反也是死,倒不如憋个大招,可能还有一线生机。同理,“人贩子必死”,其实也可能是逼着牟利的人贩子成了刀尖上的亡命之徒。这对于被拐孩子来说,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愤怒与悲悯,是人类的天性。何况,这是关乎孩子命运的话题。但不管怎么说,召唤出死刑,未必就真能灭得了人贩子,反倒容易误伤了孩子与我们自己。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伎俩,这种分分钟就刷爆朋友圈的戾气,转相染易,令人警醒。
  2. “城中看海”追问城市良心去哪儿了
  王传言
  前夜昨晨这场特大暴雨,又让上海变成“海上”:80余条马路积水,千余户民居进水,50多座下立交封闭,河水倒灌,车辆抛锚。很多无奈“看海”的市民心生疑问:近年来,上海不断进行积水点改造,防汛排涝系统年年升级,为何仍无法阻止城市内涝发生?(6月18日 新华网)
  “城中看海”,这似乎是近些天以来很多城市的现实写照。以上海为例,从新闻中我们不仅看到汽车被淹掉的景象,更看到人们乘坐皮划艇出行的闹剧。当人们开启了“苦中作乐”的时候,我们不能够仅仅把这样的新闻看成娱乐事件,而是应该俯下身子进行深度思考。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而今天,我们很多城市的现状却如斯,这不得不让我们进行追问,城市良心到底去哪儿了?
  城市化进程,我们往往追求的是速度,却忽视了质量。而在速度上,每个城市都在热衷于建设高楼大厦和宽阔的道路,而在这样的飞速建设过程中,下水道的建设却往往成为短板。那么,如此现象的根源何在呢?笔者以为,根源没有别的,就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