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年7月号第6辑
- 资源简介:
约1739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年7月号第6辑
整理:fcs2002
1. “高温津贴”不能年年只活在新闻里
2. 文联主席怒砸电脑,别只当笑话看
3. 简政放权,需要更多部门“撕证明”
4.不忘初心,做自己的历史学家
5. 别让“天价凳”煞了天安门前的风景
6. 愿“自行选购制作”能改观“最丑校服”
7. 试衣间事件,谁在炒作谁在搭车?
8. 环评不利的水电站为何能开工?
9. 注胶虾事件不能再始于喧嚣终于寂静
10. 谨防围观中的道德暴力
11. 职业资格如何避免“挂羊头卖狗肉”
12. 当农民工老了,下一站谁上车?
13. 别等人死了才发现善款被挪用
14. 莫让“利弊”遮住了“是非”的双眼
15. 立法规范网络募捐方能终结“信任危机”
1. “高温津贴”不能年年只活在新闻里
龙敏飞
人社部等部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尽管国家早有相关规定,但许多地方仍有不少公众吐槽称“没领到”。 记者梳理发现,许多中小企业的员工、流动性强的农民工仍领不到高温津贴,或是常遭打折扣,有的单位用绿豆、饮料等防暑降温物资“冲抵”,蒙混过关。(7月14日《成都商报》)
最近,全国不少地方进入烧烤模式,在“柏油马路煎鸡蛋,人工湖边洗桑拿”的高温下,不少地方的高温津贴并没有落实到位,要么被绿豆、饮料等防暑降温物资“冲抵”,要么“人间蒸发”,拷问着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对高温津贴而言,几乎是年年被媒体关注、被工会或监察部门高度重视,但结局也年年相似,那就是高温津贴基本上就活在新闻里,与普通劳动者并无太多交集。中青报去年的一份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没有领过高温津贴,便是最为真切的现实写照。
一方面,是普通劳动者对高温津贴的可望而不可即,他们也不敢主动索取,为何呢?因为害怕丢工作,毕竟,饭碗事大,高温补贴事小,这样的利害关系,普通劳动者自然是懂得的。另一方面,即便有少许高温津贴,还存在分配不均、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尴尬——一些农民工在烈日下挥汗如雨,但却拿不到一分钱的高温补贴;不少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即便是在空调屋里喝茶看报,也很可能享受高额的高温补贴。这样不公平的高温津贴分配,也是必须纠正的现实。
高温津贴何以陷入两极分化的尴尬?那就得从法律法规本身入手来分析了。1960年,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2007年,国家安监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去年,我国《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正式发布执行。除这三个文件之外,还有许多各省发布的防暑降温办法,由此可见,各地对防暑降温、高温津贴还是很重视的。
只可惜,理想与规定很丰满,现实与执行很骨感。就这些文件而言,多数只是指导性的意见,没有必要的强制性,谁会遵循呢?而除此之外,也没有相应的惩罚机制,那相关的规定,又怎可能落实到位呢?这就让普通劳动者的高温津贴陷入了这样的一个尴尬——普通劳动者自己不敢要,怕丢工作;工会和劳动监察部门要求企业要发,但没有具体的惩罚机制,那不发相关部门也没办法。在这样的境况下,高温津贴一直活在新闻里便不足为奇了。
在西方的《圣经》里有一句话:“我们知道法律体现着正义,但这也要人能正确地运用它。”就此来说,若想让高温津贴不至于随着高温“蒸发”,除了加强法律保障之外,还要加强法律的强制性与可执行性。除此之外,配套的惩戒机制也应及时跟上。骄阳无情人应有情,工会也好、劳动监察部门也罢,在高温津贴一直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境况下,理应有所作为,而不能让其继续活在新闻里。只有高温津贴从梦想照进现实了,其才能更好地安抚高温作业者。(龙敏飞)
2. 文联主席怒砸电脑,别只当笑话看
吴龙贵
7月4日上午10时许,湖南省耒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下简称耒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熊艾春,带领一帮人来到耒阳社区网站,要求网站负责人在5分钟之内出现,在要求未满足后,熊艾春随即将网站一台办公电脑砸毁。据说事情的起因是,此前熊艾春用网名在耒阳社区网站上贴出了自己写的几首诗作,立马遭到网友差评,言辞还颇为激烈。(7月14日《新湘报》)
堂堂文联主席诗情大发,在网上贴出几首诗作供网友免费欣赏,内心肯定是充满期待的。不想网友并不买账,言语上肯定还多有嘲讽之意,这让人情何以堪?文联主席的失落乃至愤怒,未必不可以理解。只是从报道中贴出的几首诗来看,网友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