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年8月号第10辑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作文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9/7 15:40:06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295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年8月号第10辑
  整理:fcs2002
  1. “吃肉喝汤论”中的集体无意识
  2. 戳破微信朋友圈的健康伪科学刻不容缓
  3. 现代学徒制,是教学手段也是伦理担当
  4. “富豪大学”应饮水思源向纳税人反哺
  5. 扣工资助残的本质是“权大于法”
  6. 扶老人靠奖金撑腰更要靠法律撑腰
  7. 不买手机不能入学,只是误会吗?
  8. “好评返现”不等于花钱刷钻
  9. “500元悬赏”现“反转”,仍有疑问待解
  10. 治理“好评返现”,要直面现实网购心理学
  11. 谨防“无犯罪记录”转化为制度性歧视
  12. 叫停天价商品来治腐只是一场“游击战”
  13. 根治狗患关键在管不在“杀”
  14. 《大气法》相信专家的眼泪吗?
  15. “快闪”的听证会到底在“躲闪”什么
  16 薪资“拼爹”是另版“子凭父贵”
  17 “嫖宿幼女罪”废除难伤害主流民意
  18. 助学陷阱,被兜售的希望终究只是绝望
  19. 最严手机实名制别只拿用户“开刀”
  1. “吃肉喝汤论”中的集体无意识
  高亚洲
  四川南充原副市长邹平以受贿罪被判刑。蓬安官场至今有一段邹平的传说:他当蓬安县长时,县委书记批评某些领导过年过节就背着包在县委到处转。这话针对邹平,没想到邹平随即顶了回去:“书记,你吃肉我们还是要喝口汤撒。”(《南方都市报》8月25日)
  贪污受贿超2000万、与女下属高调“关系密切”、在土地与官位间玩出“权力的游戏”,官场履历可谓“多彩”,即便如此,落马的邹副市长在审判席上领受无期徒刑之时,曾经在任上的“吃肉喝汤论”,仍是最吸睛的“腔调”。
  这显然不是一种官场难见的至情至性,但又何尝不是道出了一些官场之怪现状呢?从后来的事实来看,这种“吃肉喝汤论”并非独存于邹平的“格格不入”,在邹平治上,当地发生了坍塌式的跟风腐败,十余名官员向邹平买官,还有多名官员成为邹平二次贿选中的直接参与者。买官也好,接受贿选也罢,所笃信的正是“吃肉喝汤论”下的权力工具化交易逻辑。而在一个封闭的权力系统内,当权力的工具化成为官员所笃信的官场逻辑,那么官员之间必然建立错综复杂的利益勾连体,在利益的绑架下,将滥用权力当成理所当然。
  事实上,这种“吃肉喝汤论的怪诞并非新鲜,但凡那些存在跟风式腐败的窝案中,大多闪现着这样的权力逻辑魑魅,比如在前不久被查处的安徽省淮南市公路运输管理处腐败窝案,意在给自己谋红利的“福利运管”,竟然成为该管理处的“口号”,在“福利”的分成上,所遵循的正是“吃肉喝汤”法则。
  于此而言,今天回头再来打量落马副市长邹平这番生猛的论调,无意于奚落一个落马官员,而应该从中检视出一个至今仍存在于官场的荒诞潜规则——吃肉喝汤论。它的可怕不仅仅在于这些追随者的权力观和价值观的迷失,更在于这种荒诞的迷失,常常是封闭的权力系统内的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种无意识并非凭空而来或是无来由出现,而是“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而所以能得以沉淀,则是在于有着相应的社会结构作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支柱。
  回到“吃肉喝汤论”的怪象来说,这种存在于权力场的集体无意识,往往是有着根深蒂固的权力运行结构下的惯性,比如监管的缺失,比如制度的漏洞,比如权力的工具化。换句话说,这些看似无意识的集体行为,其实在背后包含着隐藏的力量,让利益共享、权力变现的价值取向,成为身处其中的人无法逃避的利益计算。而事实上,价值观的迷失、权力行为的失范,最终将让他们成为集体无意识下的牺牲品,比如邹平的阶下囚生涯。
  而要祛除“吃肉喝汤论”的怪诞,依然要回归到权力本原的回归上,通过制度的牢笼,打破权力人格化的幻梦,让权力真正成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工具,吃肉喝汤也便没有了话语土壤。(高亚洲)
  2. 戳破微信朋友圈的健康伪科学刻不容缓
  :李六合
  日前,一项分析报告显示,如今微信朋友圈排名靠前的“谣言”主题是:健康养生、疾病,其中以“养生食品安全”等死亡焦虑为主题的谣言占55%。业内人士表示,伪科学信息满天飞,微信朋友圈已成为健康谣言的重灾区。(8月25日京华时报)
  凡是有微信账号的人都知道,每天在朋友圈都有关于健康养生信息的推送,看微信学习健康知识好像很时尚,其实,微信上很多热传的所谓健康养生知识大多都是伪科学,很多“常识”不仅不靠谱,甚至对人体有害。但市民很少主动辨别健康信息的真伪,基本不会主动验证。笔者认为,戳破微信朋友圈的健康伪科学刻不容缓。
  我们常常在朋友圈看到亲朋好友分享的各种生活健康小常识。比如“生病要吃对水果”、“人体排毒周期”、“一天要喝几杯水”、 接听电话用左耳更安全、晚上不宜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