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00字。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教学目的:
诵读基础上的理解――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
史传文鲜明的人物形象及相关特色。
教学内容与步骤:
听 —— 读 —— 品 —— 析
一、课前板书: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历史散文
人物形象
文言词句
二、有关文学知识
1.史书常见的几种体例
(1)编年体:是一种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裁。《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均采用这种体裁。
(2)国别体:是一种先分别不同国家,再在一国之内按年代编写史书的体裁。《国语》、《战国策》等均采用这种体裁。
(3)纪传体:是由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均采用这种体裁。
2.作者作品: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其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迄今无定论。西汉后期古文经学家认为它是根据孔子《春秋》而作,是解释阐明《春秋》的,故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叙事委婉详尽,写人鲜明生动。
《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作“春秋三传”。
3.背景资料:
公元前630年(僖公30年),秦晋围郑;之前,郑两次无礼于晋:晋曾内乱,晋公子重耳逃亡路过郑,遭拒;后得秦的帮助。前632年(僖公28年),晋楚城濮之战,郑出兵助楚,楚战败。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盈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
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注:配合讲解出示历史简图:⑴ 春秋时期形势图 ⑵ 秦晋围郑形势图。
三、听读课文,(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汜 ( fàn )南 佚( yì )之狐 夜缒 ( zhuì) 而出
亡郑以陪 ( péi )邻 共 ( gōng ) 其乏困 阙 ( jué ) 秦
秦伯说 ( yuè ) 逢 ( páng ) 孙
四、故事情节(在预习的基础上结合简笔画讨论):
秦晋联兵围郑
烛之武临危受命
烛之武智退秦师
晋国无奈撤兵
五、难句(词)释疑(同学相互释疑):
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夜缒出 缒,借助绳子从城头放下。
敢以烦执事 烦执事,劳烦下属。
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作边邑。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东面通行待客的主人。
共其乏困 共,供。乏困,偏义,名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过河。设版,修筑土墙。
何厌之有 之,提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