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ppt(课件+练习共8份)
- 资源简介:
2016《全优课堂》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课件+练习共8份)
古代诗文 第2章 第1节.doc
古代诗文 第2章 第1节.ppt
古代诗文 第2章 第2节.doc
古代诗文 第2章 第2节.ppt
古代诗文 第2章 第3节.doc
古代诗文 第2章 第3节.ppt
古代诗文 第2章 第4节.doc
古代诗文 第2章 第4节.ppt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1节
题组1 考点针对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病 牛
李 纲①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 熟
孔平仲②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注】 ①李纲,南北宋之交的一位坚决主张抗金的政治家。由于投降派的排挤而被罢相。这首诗是他被罢相之后贬到武昌时写的。②孔平仲,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曾多次遭受贬谪,做过地方官吏。对农村的熟悉与了解,使他能够真切而生动地描绘出农村风光;而对官场的厌倦情绪,也正好借这乡村风俗得到淘洗和宽慰。
这两首诗中的病牛有何不同?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与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②《禾熟》中的“老牛”在完成自己一年的耕作后,从“禾黍香”“谷登场”的丰收中获得了“粗了耕耘债”的轻松与满足,正悠闲自得地享受着主人给自己的奖赏,它不争不怨,知足而乐,随遇而安。这是一个知足
……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2节
题组1 考点针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首联中哪两个字最有表现力?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空”和“同”两字最有表现力,同时也是全诗的诗眼。用“空”字写六朝繁华荡然无存,用“同”字写大自然未改其本色。这两个诗眼意在表达作者对物是人非的伤感。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这首元曲写一个闺中女子因所钟情的人远别而引起的思念之苦。它的上半部分采用叠字法,下半部分采用叠词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叠字、叠词的运用,使得音韵连绵,情意绵绵,含情脉脉,如泣如诉,更增添缠绵悱恻的意蕴。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①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3节
题组1 考点针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起坐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 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曹 邺
荻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
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①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②舟。
【注】 ①女萝:一种蔓生植物。②五湖: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
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颔联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诗人用众人的享乐和君王的恩宠